0%

2025年07月05日

削简龙文见,临池鸟迹舒。
河图八卦出,洛范九畴初。
垂露春光满,崩云骨气馀。
请君看入木,一寸乃非虚。

李峤

译文

削简龙文见
削去竹简上的修饰,显现出如龙纹般的文字
临池鸟迹舒
面对墨池,书写如鸟迹般舒展自如
河图八卦出
河图呈现八卦的奥秘
洛范九畴初
洛书展示九畴的初始
垂露春光满
墨迹如垂露,充满春日的生机
崩云骨气馀
笔势如崩云,骨力犹存
请君看入木
请您细看那入木三分的笔力
一寸乃非虚
每一寸都真实有力,绝非虚浮

词语注释

削简:削去竹简上的修饰,准备书写
龙文:如龙纹般的文字,形容书法优美
临池:指练习书法,源自王羲之临池学书的故事
鸟迹:比喻书法的笔画如鸟的足迹
河图:传说中黄河出现的图案,与八卦相关
洛范:洛书,传说中洛水出现的图案,与九畴相关
垂露:书法术语,形容墨迹如露珠下垂
崩云:形容笔势如云崩裂,气势磅礴
入木:形容笔力深入木中,比喻书法刚劲有力

创作背景

诗词创作背景

在初唐的贞观年间,当宫廷书吏们用刀笔在竹简上刻写诏令时,虞世南正于弘文馆执笔写下这首咏书法的五律。彼时唐太宗刚命人将王羲之《兰亭序》摹拓分赐重臣,长安城内"竞搨右军书"的风气日盛。诗人以"削简龙文"起笔,暗合了秦汉以来简牍文书与钟鼎铭文的古老传统,而"临池"二字则化用张芝"池水尽墨"的典故,揭示书法艺术从实用书写中升华的历程。

颔联所述河图洛书,实为追溯文字起源。《周易·系辞》载"河出图,洛出书",古人认为伏羲依河图作八卦,大禹据洛书制九畴。诗人巧妙将文字与天道相连,恰是贞观初年整理典籍、重订礼乐的文化气象投射。当时秘书监魏征正领校四部图书,虞世南作为秦府十八学士之一,亲历了这场融合南北书风的文艺复兴。

"垂露"一联的意象,藏着对欧阳询"劲险刻厉"与褚遂良"遒美飘逸"两种书风的诗意诠释。贞观六年(632年),太宗设立书学博士,虞世南与欧阳询同任教习。那"崩云骨气"分明是看过《九成宫醴泉铭》后的感悟,而"春光满"的温润,恰似他本人所书《孔子庙堂碑》的雍容气度。

结句"入木三分"的典故,源自王羲之写祝版"笔入木三分"的传说。此时距太宗以《兰亭序》陪葬昭陵尚有十载,但虞世南作为智永禅师(王羲之七世孙)的亲传弟子,在诗中构建了从仓颉造字到二王法书的完整谱系。这首五律遂成为唐人"尚法"书风的美学宣言,墨香里沉淀着从魏晋风度到盛唐气象的嬗变轨迹。

赏析

这首诗以书法艺术为核心,通过一系列精巧意象展现了文字的神韵与力量。开篇"削简龙文见,临池鸟迹舒"化用《庄子》"削简"典故与王羲之"临池"传说,将书写过程比作龙纹隐现、鸟迹舒展,赋予静态文字以动态美感。学者周汝昌评此联"以自然物象喻书法妙境,得《文心雕龙》'神与物游'之旨"。

颔联"河图八卦出,洛范九畴初"援引《周易》河图洛书传说,将书法提升至文明起源的高度。程千帆在《古诗考索》中指出:"此二句暗合张怀瓘《书断》'文字者,总而为言,包意以名事也'之论,揭示书法承载的宇宙秩序"。

颈联"垂露春光满,崩云骨气馀"采用典型书法术语。"垂露"笔法如春露含光,"崩云"之势显笔墨骨气,形成刚柔相济的意境。启功《论书绝句》盛赞此联:"得卫夫人《笔阵图》真髓,墨韵中见天地精神"。

尾联"请君看入木,一寸乃非虚"暗用王羲之"入木三分"典故,却以"一寸"自谦。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解析道:"结句以实证虚,既显书法功力,又含哲理——方寸之间可见宇宙,与宗白华《美学散步》所言'书法是节奏化了的自然'遥相呼应"。

全诗以"书"为媒介,构建起自然意象(龙、鸟、露、云)与文化符号(河图、洛书)的双重隐喻系统。学者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总结:"此诗实现了从技艺到道境的升华,恰如孙过庭《书谱》'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的理想,将书法美学推向哲思高度"。

点评

名家点评

此诗以书法为魂,以笔墨为骨,将文字之美凝练于五言律诗之中。启功先生曾评:"'削简''临池'二句,非深谙书道三昧者不能道。龙文鸟迹之喻,尽显古人'观物取象'之妙。"首联以简牍雕琢、池墨挥洒起兴,暗合《书谱》"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的笔意。

颔联"河图""洛范"之典,钱钟书在《谈艺录》中特别指出:"李峤此联化用《周易》象数,却不着痕迹。八卦九畴本是天地文章,移作书法赞语,恰似以青铜鼎彝盛新醅。"可见诗人将文字起源与宇宙秩序相勾连的匠心。

颈联"垂露""崩云"之对,朱良志教授在《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中赞叹:"垂露欲滴而未滴,是书法中的'蓄势';崩云将散而未散,乃笔锋里的'留白'。春光满而不溢,骨气馀而愈健,此中可见唐人'遒丽天成'的审美追求。"

尾联"入木三分"的典故,周汝昌在《永字八法》中解析:"王羲之墨迹入木的传说,经诗人点化为'一寸非虚',既道出笔力千钧,又暗含'道在瓦甓'的哲理。方寸之间见天地,正是中国艺术最精微的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