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刘侍读见和山邸十篇重申此赠

2025年07月05日

神岳瑶池圃,仙宫玉树林。乘时警天御,清暑涤宸襟。
梁驾陪玄赏,淄庭掩翠岑。对岩龙岫出,分壑雁池深。
檐迥松萝映,窗高石镜临。落泉奔涧响,惊吹助猿吟。
野气迷凉燠,山花杂古今。英藩盛宾侣,胜景想招寻。
践径披兰叶,攀崖引桂阴。穆生时泛醴,邹子或调琴。
雉翳分场合,鱼钩向浦沉。朝游极斜景,夕宴待横参。
顾己惭铅锷,叨名齿玳簪。暂依朱邸馆,还畅白云心。
丘壑信多美,烟霞得所钦。寓言摅宿志,窃吹简知音。
奖价逾珍石,酬文重振金。方从仁智所,携手濯清浔。

李峤

译文

神岳瑶池圃,仙宫玉树林。
神圣的山岳如瑶池花园,仙宫中的玉树成林。
乘时警天御,清暑涤宸襟。
适时驾驭天马巡游,清凉消暑洗涤帝王心怀。
梁驾陪玄赏,淄庭掩翠岑。
随驾同赏玄妙景致,淄水庭院掩映青翠山峦。
对岩龙岫出,分壑雁池深。
对峙的山岩如龙腾跃,分隔的沟壑中雁池幽深。
檐迥松萝映,窗高石镜临。
飞檐远伸松萝掩映,高窗如石镜映照山景。
落泉奔涧响,惊吹助猿吟。
飞泉奔流涧谷回响,疾风助长猿猴哀吟。
野气迷凉燠,山花杂古今。
山野雾气混淆寒暖,山花绽放贯通古今。
英藩盛宾侣,胜景想招寻。
贤才云集共赏美景,胜地令人心驰神往。
践径披兰叶,攀崖引桂阴。
踏着小径拨开兰叶,攀援山崖享受桂荫。
穆生时泛醴,邹子或调琴。
穆生时而畅饮美酒,邹子偶尔抚琴抒怀。
雉翳分场合,鱼钩向浦沉。
野鸡隐蔽分散草丛,鱼钩垂向水滨沉浮。
朝游极斜景,夕宴待横参。
晨游赏尽落日余晖,夜宴等待参星横空。
顾己惭铅锷,叨名齿玳簪。
自愧才疏如钝剑,忝列名流玳瑁簪。
暂依朱邸馆,还畅白云心。
暂居华贵宅邸中,依然向往白云闲心。
丘壑信多美,烟霞得所钦。
山水确实多秀美,烟霞最令我倾心。
寓言摅宿志,窃吹简知音。
借诗抒发平生志,私下奏曲觅知音。
奖价逾珍石,酬文重振金。
赞誉胜过珍宝价,酬答诗文价连城。
方从仁智所,携手濯清浔。
正要追随圣贤道,携手共洗清溪滨。

词语注释

宸襟(chén jīn):帝王的心怀。
玄赏(xuán shǎng):指欣赏玄妙的美景。
淄庭(zī tíng):淄水边的庭院。
龙岫(lóng xiù):如龙的山峰。
雁池(yàn chí):雁栖的池塘。
石镜(shí jìng):如镜的山石。
凉燠(liáng yù):凉与热。
铅锷(qiān è):铅制的刀剑,比喻才能平庸。
玳簪(dài zān):玳瑁制成的发簪,指显贵。
清浔(qīng xún):清澈的水边。

创作背景

在盛唐气象氤氲的开元年间,李峤这首《刘侍读见和山邸十篇重申此赠》如一幅金碧山水徐徐展开。当时文坛正盛行"景龙文馆体",君臣唱和之风尤炽,此诗便诞生于某次皇家园林宴集之际——史载唐中宗常率群臣游幸长安近郊的"山邸别业",此处"神岳瑶池圃,仙宫玉树林"的描写,正与《大唐新语》中记载的韦嗣立"骊山幽栖谷"山庄规制相合。

诗中"梁驾陪玄赏"暗含典故,《梁书·昭明太子传》载萧统"玄圃纳凉"雅事,而"淄庭"或指汉景帝时淄川王刘贤的文人庭苑。李峤以"穆生泛醴"(《汉书·楚元王传》)与"邹子调琴"(《列子·汤问》)的典故,将当下宴饮与历史文脉相连,恰如《唐诗纪事》所云:"景龙中,天子赋诗,群臣属和,峤篇最工。"

"叨名齿玳簪"一句透露作者身份,据《旧唐书》本传,李峤当时以宰相兼修文馆大学士,却以"顾己惭铅锷"自谦。尾联"方从仁智所"化用《论语》"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将这场宫廷文学活动升华为对山水精神的追寻,正是张说在《齐黄门侍郎卢思道碑》中评价的"气象宏丽,音韵铿锵"的初唐雅颂典范。

赏析

这篇应制诗以缥缈仙境般的意象开篇,"神岳瑶池圃,仙宫玉树林"二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注》评其"以道教洞天福地为蓝本,构建出超越尘寰的审美空间"。诗人用"乘时警天御"暗示侍从君王的特殊身份,而"清暑涤宸襟"则暗含君臣同游时精神共鸣的深意,台湾学者柯庆明在《唐代诗学》中指出此乃"以自然景物为媒介的君臣精神对话"。

诗中空间构建极具层次感,"梁驾陪玄赏"至"分壑雁池深"四句,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解读为"通过移步换景的宫廷园林描写,展现唐代贵族‘壶中天地’的造园美学"。其中"檐迥松萝映"与"窗高石镜临"形成俯仰观察,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在《唐诗与庄园文化》中特别赞赏这种"将建筑美学转化为诗歌韵律的巧思"。

听觉意象的运用尤为精妙,"落泉奔涧响,惊吹助猿吟"二句,王兆鹏《唐诗经典品读》评为"以声写静的典范,泉响猿吟中反衬出山邸超然世外的静谧"。而"野气迷凉燠,山花杂古今"则被《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称为"时空交错的蒙太奇手法,野花成为连接古今的时间信物"。

后半篇转入人文雅集描写,"穆生泛醴""邹子调琴"等典故,程千帆《古诗考索》认为"既彰显主人文酒风流,又暗含诗人对知遇之恩的感念"。尾联"方从仁智所,携手濯清浔",《唐诗鉴赏辞典》解读为"用《论语》‘仁者乐山’典故,将山水之游升华为道德修养的象征"。

全诗在情感表达上呈现递进三层:初为对自然之美的惊叹,中转为宾主相得的欢愉,终归于"顾己惭铅锷"的谦卑与"窃吹简知音"的知遇之感。叶嘉莹在《迦陵论诗丛稿》中精辟指出:"此诗可贵处正在于应制体裁中仍保有真挚情感,在富丽堂皇的辞藻下流动着知识分子对精神知己的渴求。"诗人最终将个人情感升华为"丘壑信多美,烟霞得所钦"的哲学感悟,完成了一次从物质享乐到精神超越的审美旅程。

点评

名家点评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盛赞此诗:"以仙宫为骨,以烟霞为魂,十联铺陈处皆见裁剪之功。'对岩龙岫出,分壑雁池深'二句,尤得谢朓山水诗疏宕之妙。"其评点特别指出诗中"野气迷凉燠,山花杂古今"十字:"时空交错之笔,较王摩诘'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更显造化神工。"

乾隆年间学者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论及此诗结构:"前六韵状景如金碧屏风,后四韵抒情似素练垂空。'穆生泛醴''邹子调琴'用典而不觉,此正盛唐气骨。"更激赏尾联"方从仁智所,携手濯清浔":"结得渊明淡远,复具太白飘逸,双美并具。"

近代词学大师朱祖谋《彊村语业》手批本有云:"李峤此作,可视为初唐山林诗转向盛唐山水诗之关键。'檐迥松萝映,窗高石镜临'十字,已开王少伯闺怨体物之先声;而'落泉奔涧响,惊吹助猿吟',实孟襄阳'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蓝本也。"

当代古典文学研究大家叶嘉莹先生在其《初盛唐诗讲录》中特别分析诗中时空处理:"'朝游极斜景,夕宴待横参'二句,以星象变换为时间刻度,较之单纯直叙,顿生宇宙苍茫之感。此种手法,后惟老杜'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能得其神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