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盛唐气象氤氲的开元年间,李峤这首《刘侍读见和山邸十篇重申此赠》如一幅金碧山水徐徐展开。当时文坛正盛行"景龙文馆体",君臣唱和之风尤炽,此诗便诞生于某次皇家园林宴集之际——史载唐中宗常率群臣游幸长安近郊的"山邸别业",此处"神岳瑶池圃,仙宫玉树林"的描写,正与《大唐新语》中记载的韦嗣立"骊山幽栖谷"山庄规制相合。
诗中"梁驾陪玄赏"暗含典故,《梁书·昭明太子传》载萧统"玄圃纳凉"雅事,而"淄庭"或指汉景帝时淄川王刘贤的文人庭苑。李峤以"穆生泛醴"(《汉书·楚元王传》)与"邹子调琴"(《列子·汤问》)的典故,将当下宴饮与历史文脉相连,恰如《唐诗纪事》所云:"景龙中,天子赋诗,群臣属和,峤篇最工。"
"叨名齿玳簪"一句透露作者身份,据《旧唐书》本传,李峤当时以宰相兼修文馆大学士,却以"顾己惭铅锷"自谦。尾联"方从仁智所"化用《论语》"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将这场宫廷文学活动升华为对山水精神的追寻,正是张说在《齐黄门侍郎卢思道碑》中评价的"气象宏丽,音韵铿锵"的初唐雅颂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