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和同府李祭酒休沐田居

2025年07月05日

列位簪缨序,隐居林野躅。徇物爽全直,栖真昧均俗。
若人兼吏隐,率性夷荣辱。地藉朱邸基,家在青山足。
暂弭西园盖,言事东皋粟。筑室俯涧滨,开扉面岩曲。
庭幽引夕雾,檐迥通晨旭。迎秋谷黍黄,含露园葵绿。
胜情狎兰杜,雅韵锵金玉。伊我怀丘园,愿心从所欲。

李峤

译文

列位簪缨序,隐居林野躅。
身居高位序列,却隐居山林漫步。
徇物爽全直,栖真昧均俗。
追求外物易失正直,安守本真难同世俗。
若人兼吏隐,率性夷荣辱。
此人亦官亦隐,顺其本性淡看荣辱。
地藉朱邸基,家在青山足。
宅邸建在贵族旧址,家园坐落青山脚下。
暂弭西园盖,言事东皋粟。
暂别西园车盖,来东边田垄谈农事。
筑室俯涧滨,开扉面岩曲。
建房俯临溪涧,开门正对山岩曲处。
庭幽引夕雾,檐迥通晨旭。
庭院幽深引来晚雾,屋檐高远迎接朝霞。
迎秋谷黍黄,含露园葵绿。
秋来谷穗金黄,带露园葵碧绿。
胜情狎兰杜,雅韵锵金玉。
高雅情怀亲近香草,清雅音韵如击金玉。
伊我怀丘园,愿心从所欲。
我心中怀念田园,但愿随心所欲生活。

词语注释

簪缨(zān yīng):古代官员的冠饰,代指官位。
躅(zhú):徘徊,漫步。
徇物(xùn wù):追求外物。
栖真(qī zhēn):安守本真。
弭(mǐ):停止,收起。
皋(gāo):水边高地。
狎(xiá):亲近。
兰杜(lán dù):兰草和杜若,象征高洁。
锵(qiāng):金石撞击声,形容音韵清脆。

创作背景

在盛唐气象与隐逸风尚交织的开元年间,时任国子监祭酒的李公于长安城南构筑别业,这座兼具朱门气象与山水清音的田居,恰是唐代"吏隐"文化的绝佳注脚。考《新唐书·百官志》,祭酒乃国子监主官,位列从三品,掌邦国儒学训导之政,而李公在履行"每岁仲春上丁释奠"等庄严职责之余,更以"栖真昧均俗"的哲思,在终南山麓开辟出一方心灵净土。

其休沐田居选址颇具深意——"地藉朱邸基"暗合唐代贵族别墅多建于旧官邸基址的营造传统,《长安志》载城南韦杜一带"名园相望",而李公别业却向更南处的青山延展。这种空间布局恰如王维辋川别业,既保持"簪缨序"的社会身份,又通过"筑室俯涧滨"的建筑语言,完成"率性夷荣辱"的精神建构。考《唐六典》"十日一休沐"之制,诗中"暂弭西园盖"的暂歇,正折射出唐代官员在庙堂与山林间的诗意摆渡。

园中"迎秋谷黍黄,含露园葵绿"的物候书写,暗含《诗经·豳风》的农事传统,而"雅韵锵金玉"则化用《礼记·乐记》"金声玉振"典故。这种将儒家礼乐精神融入田园审美的创作手法,恰是盛唐文人"不必遁山林"而能"大隐住朝市"的典型体现。李公在"庭幽引夕雾"的物理空间里,实践着"若人兼吏隐"的生命理想,为后世留下了一幅融合了《楚辞》兰杜意象与陶渊明东皋情怀的盛唐仕隐图卷。

赏析

这首诗以隐逸田园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官场与隐居生活的深刻思考。整篇诗作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向往自然的情怀,既有对仕途的淡然,又有对田园生活的热切向往。

诗人开篇即以"列位簪缨序,隐居林野躅"对比仕宦与隐居两种生活状态,暗示了内心的矛盾与选择。"徇物爽全直,栖真昧均俗"进一步揭示了在世俗与真性之间的挣扎,表现出对纯真本性的追求。这种情感在"若人兼吏隐,率性夷荣辱"中得到升华,体现了诗人希望调和仕隐、超脱荣辱的理想境界。

诗中描绘的田园景象尤为动人。"地藉朱邸基,家在青山足"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依山而居的恬淡画面,而"筑室俯涧滨,开扉面岩曲"则通过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展现了隐士的高雅情趣。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观察极为细腻,"庭幽引夕雾,檐迥通晨旭"二句,通过"引"与"通"两个动词,赋予静态景物以动态美感,营造出空灵幽远的意境。

季节变换中的田园风光更显生机:"迎秋谷黍黄,含露园葵绿"。金黄与翠绿的色彩对比,不仅描绘出丰收的喜悦,更暗含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满足。正如《唐诗鉴赏辞典》所评:"这两句以最朴实的农耕意象,传达出最深厚的隐逸之乐。"

诗人在结尾直抒胸臆:"伊我怀丘园,愿心从所欲",明确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并非简单的逃避,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对生命本真的回归。学者傅璇琮曾指出:"唐代诗人的吏隐情怀,往往包含着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此诗正是通过田园意象,完成了对仕隐矛盾的诗意超越。"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象明净优美,在平淡中见深远,于简朴处显真情。诗人将官场的体验与隐逸的向往完美融合,创造出一种既超脱又入世的人生境界,体现了盛唐文人特有的精神气质与生活智慧。

点评

名家点评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盛赞此诗:"以簪缨之序写林野之躅,仕隐双全处,字字皆见性情。'地藉朱邸基,家在青山足'一联,尤得陶谢遗韵。"其评点精准道出了诗人将庙堂气象与田园野趣熔铸一体的独特匠心。

乾隆年间文坛领袖纪昀批注此诗云:"'栖真昧均俗'五字,是通篇诗眼。李祭酒之休沐田居,非逃世之隐,乃养真之隐。观其'迎秋谷黍黄,含露园葵绿',物色与心性相映,非真得田园三昧者不能道。"

近代词学大师龙榆生《唐宋诗举要》特别推崇诗中音律:"'胜情狎兰杜,雅韵锵金玉'二句,不独意境高远,更自铸新声。前句用叠韵,后句取双声,如闻佩玉鸣鸾之响。"此评揭示了诗歌在音乐性上的精妙创造。

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在《中国诗史》中评价:"此诗展现的吏隐哲学,较王维更显通透。'若人兼吏隐,率性夷荣辱'十字,可与白居易'中隐'理论互参,代表盛唐士大夫最圆融的生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