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秋山望月酬李骑曹

2025年07月05日

愁客坐山隈,怀抱自悠哉。况复高秋夕,明月正裴回。
亭亭出迥岫,皎皎映层台。色带银河满,光含玉露开。
淡云笼影度,虚晕抱轮回。谷邃凉阴静,山空夜响哀。
寒催数雁过,风送一萤来。独轸离居恨,遥想故人杯。

李峤

译文

愁客坐山隈,怀抱自悠哉。
忧愁的旅人坐在山弯处,心中却自有一份悠然。
况复高秋夕,明月正裴回。
更何况在这深秋的夜晚,明月正缓缓徘徊。
亭亭出迥岫,皎皎映层台。
明月高悬,从远山中升起,皎洁的光芒映照着层叠的楼台。
色带银河满,光含玉露开。
月色如银河般倾泻,光芒中仿佛含着晶莹的露珠。
淡云笼影度,虚晕抱轮回。
淡淡的云彩掠过月影,朦胧的光晕仿佛在轮回中流转。
谷邃凉阴静,山空夜响哀。
幽深的山谷凉意沉沉,寂静中传来夜晚的哀鸣。
寒催数雁过,风送一萤来。
寒意催促着几只大雁飞过,微风中送来一只萤火虫。
独轸离居恨,遥想故人杯。
独自怀着离别的愁恨,遥想远方故人举杯的情景。

词语注释

山隈(wēi):山弯曲的地方。
裴回:徘徊,缓慢移动。
迥岫(jiǒng xiù):远处的山峰。
轸(zhěn):悲痛,愁恨。

创作背景

秋日的黄昏总是带着几分清冷与寂寥,诗人独坐山隈,望着天边渐起的明月,心中泛起无限思绪。这首《秋山望月酬李骑曹》便诞生于这样的情境之中,字里行间流淌着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与羁旅之愁。

唐代,一个诗歌鼎盛的时代,文人雅士常以诗酬唱和,寄托情思。诗人身处秋山,高秋之夜,明月徘徊,清辉洒落层台,银河倾泻,玉露晶莹。淡云轻笼月影,虚晕如轮,仿佛时光在此刻凝滞。山谷幽邃,凉阴静谧,唯有夜风送来几声哀响,更添几分孤寂。寒风中,数行雁阵掠过天际,一只萤火虫随风飘来,微弱的光芒映照着诗人的离愁。

此时,诗人独坐山隈,离居之恨萦绕心头。他遥想故人,或许正举杯对月,共赏这清秋夜色。诗中的“独轸离居恨,遥想故人杯”道出了诗人与友人相隔千里的无奈与思念。唐代的文人常因仕途漂泊,与亲友天各一方,诗歌便成为他们传递情感的唯一纽带。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秋山月夜的清幽之美,更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如同一颗明珠,闪耀着唐诗的璀璨光芒,也让后人得以窥见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世界。

赏析

秋夜的山峦在诗人笔下化作一幅空灵而寥廓的水墨长卷。开篇"愁客坐山隈"以简淡笔触勾勒出文人典型的审美姿态——独坐山坳的孤寂身影与"怀抱自悠哉"的旷达形成微妙张力,恰如《唐诗鉴赏辞典》所评:"'悠哉'二字似闲适实沉重,将魏晋名士的萧散风神与唐人特有的时空苍茫感熔于一炉"。

"高秋夕"与"明月裴回"的意象组合构建起全诗的基本时空框架。学者傅璇琮指出:"'裴回'一词赋予月光拟人化的徘徊姿态,与李白'我歌月徘徊'异曲同工,暗示着天人交感的精神漫游"。后续对月色的描摹更显唐人气象,"亭亭出迥岫"的孤高,"色带银河满"的壮阔,层层递进中展现月光从山巅到层台的流动轨迹。台湾学者黄永武在《中国诗学》中盛赞此联:"以'色带''光含'的主动语态,使银河玉露皆成月光载体,宇宙精华顿成可视可触的晶莹实体"。

诗中尤具匠心的是光影的虚实处理。"淡云笼影度"承袭谢朓"余霞散成绮"的朦胧美,而"虚晕抱轮回"则被《唐诗选注》评为:"以佛家'轮回'喻月晕,既写自然现象,又暗含人生圆缺的哲思"。山谷的"凉阴静"与"夜响哀"构成听觉上的通感,清代学者纪昀批注此句:"十字写尽空山夜气,非身历者不能道"。

末联的雁阵萤火是唐诗经典意象组合。日本学者松浦友久在《唐诗语汇意象论》中分析:"'数雁'与'一萤'的数量对比,强化了秋夜的疏落感,而'催''送'的动词运用,使自然物候成为情感推移的象征"。最终"独轸离居恨"的直抒胸臆,恰如《唐人绝句精华》所云:"由景入情如银瓶泻水,遥举酒杯的动作将空间距离转化为心理温度,完成从物境到心境的升华"。

全诗以月光为经,秋声为纬,织就一幅融合了物理空间与心理空间的文人秋思图。正如钱钟书《谈艺录》所言:"唐人月夜诗最得物我两忘之趣,此作能在空明境界中见沉郁之思,正是王孟一派而兼有杜工部气骨"。

点评

秋夜读《秋山望月酬李骑曹》,如见王摩诘《山居秋暝》与李太白《静夜思》之魂灵交汇。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此诗"以空山明月为骨,以羁旅愁思为神",可谓一语道破天机。

"亭亭出迥岫,皎皎映层台"二句,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盛赞其"得月魄之精微",谓其"不着一'月'字而满目清辉"。此般笔法,令人想见张若虚"空里流霜不觉飞"之妙境。月光穿越云岫的仪态,映照楼台的澄澈,皆在十字中流转。

颔联"色带银河满,光含玉露开",民国词学家龙榆生《唐宋诗举要》谓其"熔铸庾信'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之句而更见清华"。银河倾泻之色与玉露含光之态,构成天上人间的双重画卷,较之李商隐"青女素娥俱耐冷",别具疏朗之气。

"寒催数雁过,风送一萤来"一联,钱钟书《谈艺录》点出其"以'数'对'一',不惟工整,尤见天地孤怀"。秋夜寒风中,南飞雁阵与独舞流萤形成宏微对照,恰似杜甫"星垂平野阔"与"月涌大江流"的时空交响。

结句"独轸离居恨,遥想故人杯",朱自清《唐诗三百首导读》称其"化谢朓'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之意为含蓄"。离居之恨不直抒,而托于遥想中的故人酒杯,较之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更多三分月色般的朦胧情思。

此诗通篇如月光穿行云海,清华大学葛晓音教授在《八代诗史》中指出:"唐人望月诗至中晚唐渐趋工巧,此作犹存盛唐气骨,在精工物象中见浑成意境。"确乎如此,诗中秋山月色不仅是景物,更是诗人与李骑曹精神往来的晶莹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