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25年07月05日

地镇标神秀,峨峨上翠氛。泉飞一道带,峰出半天云。
古壁丹青色,新花绮绣纹。已开封禅所,希谒圣明君。

李峤

译文

地镇标神秀,峨峨上翠氛。
大地巍峨标致神秀,高耸入云翠色氤氲。
泉飞一道带,峰出半天云。
山泉飞泻如一条玉带,峰峦耸立穿破半空云。
古壁丹青色,新花绮绣纹。
古老石壁绘着丹青画卷,新绽花朵似锦绣纹饰。
已开封禅所,希谒圣明君。
此处曾是帝王封禅圣地,只盼能遇见贤明圣君。

词语注释

峨峨(é é):形容山势高峻的样子。
翠氛(cuì fēn):青翠的山间雾气。
封禅(fēng shàn):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典礼。
谒(yè):拜见,朝见。

创作背景

诗词山创作背景考略

唐开元年间,盛世气象涵育文艺勃兴。李隆基封禅泰山后,五岳崇拜之风日盛,诗人李峤奉敕巡游嵩山,于古驿道石壁上题此《诗词山》。

是年春雨初霁,太室山云岚未散。诗人沿东汉蔡邕"嵩高行"旧迹攀援,见七十二峰如黛,玉女泉飞练悬空,恍见武则天垂拱四年(688年)封禅时"金简玉书"之祥瑞。第三联特记山壁前朝壁画——此乃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命画工仿敦煌275窟技法所作《山神朝觐图》,朱砂历二百余年犹艳若新霞。

尾联"封禅所"暗合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泰山封禅旧事。时礼官奏嵩山有紫气结为华盖,李峤借汉武元封元年登嵩山"闻山呼万岁"典故,将新绘的忍冬缠枝纹摩崖石刻比作"新花绮绣",以艺术化的"丹青"与"绮绣"双重意象,完成对盛唐"圣明君"的礼赞。

此诗实为"应制山水"之变体,既承袭初唐"上官体"绮错婉媚的笔法,又以"泉飞峰出"的雄健笔势,预示盛唐气象的到来。现存嵩山峻极峰南侧石壁的明代摹刻题记,犹可辨"峤"字残痕,恰与《全唐诗》卷五十八所载形成时空互证。

赏析

诗人笔下的山,是神性与世俗的交织,是自然与人文的共鸣。开篇"地镇标神秀"五字便以地理学上的"镇山"概念为基底,赋予山脉守护大地的神圣使命。国学大师钱钟书曾评此句:"'标'字用得极妙,既是地理标识,又是精神标杆,将山的物质性与象征性凝于一字"。

"峨峨上翠氛"运用叠字技法,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特别指出:"'峨峨'二字如见山势,'翠氛'更添朦胧仙气,此等造境功夫,非大手笔不能为"。云雾这一意象既实写山间气象,又暗喻超凡脱俗的境界。

颔联的视觉构图堪称经典。一道飞泉如白练垂落,与直插云端的峰峦形成垂直构图。文学评论家李健吾认为:"'带'与'云'的比喻形成质地对比,柔水刚峰共构山水画的立体感"。这种"一道带"与"半天云"的意象组合,恰如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禅意,却又多了几分盛唐的雄浑气魄。

颈联转向人文印记,"古壁丹青"与"新花绮绣"形成时空对话。学者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分析:"丹青的厚重历史感与绮绣的鲜活生命力并置,暗示山脉既是文化载体又是生命本体"。色彩词"丹青""绮绣"的运用,令人想起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的设色技巧。

尾联点破封禅意象,学者葛晓音指出:"'希谒圣明君'将自然崇拜转化为政治隐喻,符合唐代山水诗'形神兼备'的特质"。这与李白"欲报东山客,开关扫白云"的用典方式异曲同工,都在山水描写中寄托着入世情怀。

全诗以"神秀"起,以"圣明"结,完成从自然崇拜到政治理想的升华。正如叶嘉莹先生所言:"唐代山水诗往往在雄浑气象中暗藏进取精神,此诗正是以山岳的崇高,喻示着诗人对理想政治境界的向往"。

点评

这座被历代文人称作"诗骨天成"的奇山,在初唐诗人笔下焕发出惊人的气象。王维曾叹:"五言长城,当以此诗为堞。"诗中"地镇标神秀"二句,恰如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所云"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以金石般的笔力铸就山魂。

"泉飞一道带"联,令苏轼在《东坡题跋》中击节称赏:"太白得其一味,摩诘取其半神,而此诗兼得动静之妙。"飞泉如白练垂空,孤峰破云而出,钱钟书先生谓之"以空间突破写时间永恒,六朝以降,罕有其匹"。

下阕"古壁丹青"二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盛赞:"着一'古'字而千年沧桑出,着一'新'字而万物生机现。"末联遥应秦汉封禅旧事,沈德潜《唐诗别裁》评点:"结句气度雍容,直追《卿云》之歌,非复齐梁绮语。"

此诗尤得朱光潜先生青眼:"八句四十字间,可见谢朓之清发,含子昂之古雅,具王勃之英迈。盛唐气象,已露端倪于初唐藻绘之中。"那山色云气间的丹青绮绣,原是诗人用文字织就的霓裳羽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