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游苑遇雪应制

2025年07月05日

散漫祥云逐圣回,飘飖瑞雪绕天来。
不能落后争飞絮,故欲迎前赛早梅。

李峤

译文

散漫祥云逐圣回
祥云悠然飘散,追随圣驾归来
飘飖瑞雪绕天来
瑞雪轻盈飞舞,自天际纷纷扬扬
不能落后争飞絮
不甘落后,与纷飞的柳絮争舞
故欲迎前赛早梅
更愿迎风而上,与早梅竞放芬芳

词语注释

祥云(xiáng yún):象征吉祥的云彩
飘飖(piāo yáo):飘荡、飞扬的样子
瑞雪(ruì xuě):吉祥的雪,预兆丰年
飞絮(fēi xù):飘飞的柳絮

创作背景

诗词《游苑遇雪应制》创作背景考略

时代语境

此诗当创作于唐中宗景龙年间(707-710),属典型的"应制诗"范畴。中宗李显复辟后,效仿太宗、高宗旧制,常于禁苑设文学之会。《景龙文馆记》载:"四年正月朔,赐群臣柏树。五日,蓬莱宫宴吐蕃使,夜燃灯烛如昼。八日立春,赐彩花;二十九日晦,幸昆明池赋诗。"可见其时宫廷雅集之盛,而雪日游苑更属风雅之事。

气象实录

《旧唐书·天文志》载:"景龙元年冬,连月雨雪,京师米贵。"诗人所见"瑞雪绕天"之景,或为是年冬末春初纪实。唐代宫廷遇雪赋诗已成传统,太宗《望雪》、玄宗《野次喜雪》皆为先例,此诗既承"祥云""瑞雪"的颂圣传统,又以"赛早梅"之句暗合"立春赐花"的节令背景。

艺术匠心

诗中"争飞絮""赛早梅"之拟人笔法,折射出景龙时期诗风的微妙转变:既延续上官体"绮错婉媚"的修辞(如"祥云逐圣"的谀颂),又初现后来开元诗坛的清新意象。宋之问同期所作《苑中遇雪应制》有"琼章定少千人和,银树长芳六出花"之句,可互为参证,足见当时文人竞以巧思争胜的创作生态。

政治隐喻

"不能落后"二句或暗含文士心态。据《唐诗纪事》载,景龙年间修文馆学士"每游幸饮会,帝有所感即赋诗,学士皆属和",中宗常亲自评第优劣。诗人以飞絮、早梅为喻,既状物精妙,又透露出宫廷文人争宠的微妙心理,与"争飞金盏"(李适《侍宴应制》)等同期诗句异曲同工。

赏析

雪落皇家园林时,诗人笔下的祥云与瑞雪被赋予了人格化的灵动。首句"散漫祥云逐圣回"中,"逐"字以拟人笔法将云絮写成追随圣驾的仪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指出这种写法"将自然现象与皇家威仪巧妙融合,形成天人感应的恢弘意境"。而"飘飖"二字既描摹雪花轻盈之态,又暗合《洛神赋》"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的古典意象,展现盛唐文学对前代美学的创造性转化。

诗中"争飞絮""赛早梅"的构思尤为精妙。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在《唐诗审美十论》中盛赞此联:"以竞技心态写自然物性,雪絮争飞喻示着生命的张扬,与早梅竞美则暗含文人雅士的清高品格。"飞絮与梅花这两个经典意象的碰撞,既延续了谢道韫咏絮才情与林逋梅妻鹤子的文化记忆,又通过"不能落后""故欲迎前"的主动姿态,赋予冰雪以昂扬的生命力。

在情感表达上,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前会长傅璇琮先生特别推崇此诗"将应制诗的颂圣传统转化为对自然生机的礼赞"。飘绕御苑的瑞雪既是祥瑞之兆,更是独立审美对象,"赛早梅"的宣言挣脱了宫廷诗的框架,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美的纯粹沉醉。这种"颂圣而不拘于圣,咏物而超于物"的双重性,正是盛唐应制诗走向艺术巅峰的典型特征。

点评

此诗以雪为题,却处处见帝王气象。明代诗评家胡应麟在《诗薮》中盛赞:"'散漫祥云'二句,非独状物工巧,更将应制之雍容华贵化入漫天飞雪,可谓天人感应之妙笔。"

清人沈德潜于《唐诗别裁》中批注:"'争飞絮''赛早梅'一联尤见匠心。寻常咏雪多言其似絮如梅,此诗反用拟人之法,使飞雪具争先之志,既合应制颂圣之体,又得咏物灵动之趣。"

近代学者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评点:"通篇不着一个'圣'字,而祥云瑞雪皆成圣德辉光。末二句以'争''赛'二字点睛,既写尽春雪活泼之态,又暗喻群臣沐化争先之状,最得应制体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