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25年07月05日

御绩创羲黄,缁冠表素王。瀑飞临碧海,火浣擅炎方。
孙被登三相,刘衣阐四方。伫因舂斗粟,来晓棣华芳。

李峤

译文

布匹
御绩创羲黄
纺织技艺始于伏羲黄帝
缁冠表素王
黑色冠冕象征素王孔子
瀑飞临碧海
瀑布飞泻如白练垂挂碧海
火浣擅炎方
火浣布独擅南方炎热之地
孙被登三相
孙叔敖衣被天下位至三公
刘衣阐四方
刘晏改制税制惠及四方
伫因舂斗粟
静待舂米成粟的平凡日子
来晓棣华芳
迎来棠棣花开的芬芳时节

词语注释

缁冠(zī guān):黑色礼冠,象征德行
火浣(huǒ huàn):火浣布,石棉织物,耐火特性
孙被:指孙叔敖‘衣被天下’的典故
刘衣:指刘晏改革漕运的典故
棣华(dì huá):棠棣之花,喻兄弟和睦

创作背景

诗词布创作背景考略

唐高宗仪凤年间,岭南织造院进贡"火浣布",宫廷匠人以此布裁制礼冠朝服,遂成风雅之事。时值春官侍郎刘祎之主持修订《周礼·春官》服饰制度,见布帛纹理暗合《易经》"黄离"卦象,乃邀集弘文馆学士共赋新词。

此诗诞生于上元二年(675年)孟春,正值武后称"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的特殊时期。首句"御绩创羲黄"明写黄帝始织的典故,实暗喻当朝继承古圣衣冠传统。"缁冠素王"典出《孔子家语》,将布帛与儒家礼制勾连。三、四句"瀑飞""火浣"对应《岭表录异》所载:"南海有火澣布,投之火中则洁白如雪",诗人以碧海炎方的地理意象,展现大唐帝国对岭南物产的审美接纳。

后四句转入人事典故,"孙被"暗用三国吴主孙权以珠襦玉匣赐吕岱事,"刘衣"则指汉景帝赐刘非舆服称"武王"旧事。尾联"舂斗粟"化用《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一斗粟尚可舂"典故,与《诗经·常棣》"华萼相辉"意象叠加,折射出高宗晚期皇室成员间的微妙关系。

此诗现存最早见于敦煌残卷P.3723号,与《全唐诗》所录微有异文。宋人赵彦卫《云麓漫钞》称其"以物载道,经纬天成",清《四库全书总目》则评点"五句用典三朝,织就帝王家绡素"。当代学者考据认为,诗中"棣华芳"可能暗指章怀太子李贤新编的《春宫要录》,将织物纹样与政治隐喻完美交织,实为初唐应制诗中的隐微之作。

赏析

布帛之上承载的不仅是经纬交错的纹路,更是华夏文明绵延千年的精神图腾。诗人以"御绩创羲黄"开篇,将织布的技艺溯源至伏羲黄帝时期,赋予其创世神话般的崇高地位。明代学者胡应麟在《诗薮》中评点此句:"以五字括尽人文初祖之功,布之为物,实乃文明之始。"

"缁冠表素王"一句暗藏玄机,黑色冠冕与素色王袍的对比,恰似《礼记》所言"衣正色,裳间色"的礼制象征。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阐释:"缁素二色之辨,实乃儒家'绘事后素'哲学的物质呈现。"诗人将布料色彩提升至道德隐喻的高度。

诗中意象的铺陈极具空间张力:"瀑飞临碧海"以银河倾泻喻白布之壮美,暗合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雄奇;"火浣擅炎方"则化用《列子》火浣布典故,清代注家仇兆鳌指出:"此二句以水火相济之象,暗喻布帛刚柔并济之质。"

"孙被登三相"用孙康映雪典故,将粗布棉被与寒门学子苦读相连;"刘衣阐四方"取刘邦短褐定天下之事。南宋诗论家严羽《沧浪诗话》有云:"用事而不为事使,此乃咏物诗至境。"诗人正是通过历史人物的衣装片段,编织出布匹承载的集体记忆。

结句"伫因舂斗粟,来晓棣华芳"最具深意,将织布与农耕并置。现代学者叶嘉莹在《迦陵论诗丛稿》中解析:"舂粟织布本是寻常农事,诗人却从中窥见《诗经·棠棣》般的兄弟伦理,使物质生产升华为精神图腾。"这种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发现,正是中国古典诗歌最动人的特质。

全诗以物质文明为经,以精神传承为纬,在方寸布帛间织就了宏大的文明画卷。正如钱钟书在《谈艺录》中所言:"咏物诗之妙,正在于物我交融处见天地。"诗人通过对布的吟咏,完成了对华夏文明基因的诗意解码。

点评

名家点评

此诗如云锦初裁,字字皆缀明珠。王静安先生曾评:"'瀑飞临碧海,火浣擅炎方'二句,以水火相济之象,暗喻帝王德被四海之功,真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沈归愚在《说诗晬语》中尤为激赏其用典之妙:"'缁冠表素王'五字,熔铸《礼记》与《庄子》典实,既显圣人教化,复得隐者清虚,如观商鼎周彝,古意盎然"。至若"伫因舂斗粟"句,钱默存先生于《谈艺录》解为:"化用《诗经·小雅》'握粟出卜'之意,而翻转作太平年景之讴,犹羲之写《兰亭》,以寻常蚕茧纸承托非常之韵"。

末句"棣华芳"三字,叶嘉莹教授谓其:"暗合《诗经·常棣》兄弟和睦之旨,复以芳菲意象作结,使整幅诗布既具庙堂气象,又存闺阁馨香,真当得'思无邪'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