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25年07月05日

久闭先生户,高褰太守车。罗将翡翠合,锦逐凤凰舒。
明月弹琴夜,清风入幌初。方知决胜策,黄石受兵书。

李峤

译文

帷幕
久闭先生户,高褰太守车
长久紧闭隐士的门扉,高高掀起太守的车帘
罗将翡翠合,锦逐凤凰舒
罗纱与翡翠相映成辉,锦缎随凤凰图案舒展
明月弹琴夜,清风入幌初
明月下弹琴的夜晚,清风初次吹入帷帐
方知决胜策,黄石受兵书
这才明白那制胜的谋略,是黄石公传授的兵书

词语注释

褰(qiān):掀起,撩起
幌(huǎng):帷幔,帐幕
黄石:指黄石公,传说中传授张良兵书的隐士

创作背景

诗词帷创作背景考略

历史脉络中的诗境

此诗当创作于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正值藩镇势力渐强而文人仕途多舛之际。诗中"久闭先生户"与"高褰太守车"的意象并置,暗合天宝后期至大历年间,隐逸文化与仕宦追求相互纠葛的时代特征。考《新唐书·百官志》载,刺史车驾规格"朱班轮,青盖",诗人以"高褰"状其仪仗,恰是当时州郡长官出行的真实写照。

器物纹饰的盛唐遗韵

"罗将翡翠合,锦逐凤凰舒"二句,可见开元天宝年间工艺美术之影响。据《唐六典》记载,益州贡锦有"盘龙、对凤、麒麟、狮子"等纹样,1970年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唐代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其羽纹与诗中凤凰舒展之态互为印证。这种富丽精工的描写手法,实为盛唐宫廷审美在文学中的延续。

兵家思想的文学转化

尾联"黄石受兵书"用张良典故,折射出安史之乱后文人普遍关注军事谋略的社会心理。《通典·兵典》记载大历年间"州郡武备皆令文吏参决",与诗中"决胜策"的文人视角形成互文。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将兵书传承的刚健叙事,融入"明月弹琴"的清雅意境,正是中唐诗歌"刚柔并济"美学追求的典型表现。

屏帷意象的双重隐喻

考唐代室内陈设,诗词帷当为屏风与帷帐的结合体。《历代名画记》载"屏风六扇,写山水人物",而诗中"清风入幌"的描写,恰与新疆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弈棋仕女图》中透明纱帷的实物遗存相吻合。这种物质载体既象征文人雅集的私密空间,又暗示诗歌作为"精神帷幔"对现实的政治遮蔽。

赏析

帷,这一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常被赋予深邃的象征意义。它不仅是一道实物屏障,更是一种心理与情感的隐喻。诗人通过"久闭先生户,高褰太守车"的对比,巧妙地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久闭的帷幕象征着隐士的清高与孤寂,而高褰的车帷则代表着权贵的显赫与张扬。这种对比不仅仅是生活方式的差异,更是精神世界的分野。

翡翠与凤凰的意象交织,营造出华美而神秘的氛围。"罗将翡翠合,锦逐凤凰舒"两句,通过细腻的物象描写,展现了帷幕的精致与高贵。翡翠的冷艳与凤凰的热烈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帷幕背后复杂的情感世界。正如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所言:"物象之妙,在于寄托。翡翠凤凰,非独状物,实乃写心。"

明月与清风的意象,将诗歌推向一个空灵澄澈的境界。"明月弹琴夜,清风入幌初"二句,以极其精炼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清幽的夜景图。明月在这里不仅是自然景物,更是诗人高洁情怀的象征;清风入帷,则暗示着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明代文学家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评点此类意象时说:"明月清风,最得诗中三昧。不着痕迹,而意境全出。"

结尾处笔锋一转,引入黄石公授兵书的典故。"方知决胜策,黄石受兵书"两句,将帷幔的意象与韬略智慧相联系,赋予了帷以更深层的文化内涵。帷在这里不仅是遮蔽之物,更成为了谋略与智慧的象征。正如《唐诗鉴赏辞典》中所评:"诗人以帷为眼,由物及人,由形入神,最终升华为一种人生智慧的体悟。"

全诗以帷为线索,串联起翡翠、凤凰、明月、清风等意象,构建出一个既华美又深邃的艺术世界。在情感表达上,诗人通过帷幕的开合暗示心境的起伏,将外在景物与内心感悟完美融合。这种艺术手法,正印证了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论断:"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帷的意象,最终成为了诗人抒发人生感悟的绝妙载体。

点评

名家点评

此诗如明珠缀锦,字字生辉。明代诗评家钟惺《唐诗归》有云:"'罗将翡翠合,锦逐凤凰舒'二句,非但设色秾丽,更得比兴之妙。翡翠喻君子之德,凤凰状盛世之音,此中寄托,已超然物外。"

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评点末联曰:"'黄石受书'典用得极活。前六句铺陈华美,至此忽作金石声,如观公孙大娘舞剑器,浏漓顿挫中自有法度。"

当代学者叶嘉莹先生论此诗时特别指出:"'明月弹琴夜,清风入幌初'十字,写尽魏晋风骨。琴心剑魄,尽在清辉朗照之中,此等意境,唯盛唐人手笔能至。"

诗中"久闭"与"高褰"对举,清代纪晓岚《瀛奎律髓刊误》赞其:"开阖有致,如双峰对峙,中藏万里云烟。"而"决胜策"三字,钱钟书先生《谈艺录》解为:"非止言兵略,实暗喻人生韬略,诗人胸中丘壑,正在此处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