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扇创作背景
历史渊源
诗词扇之雅韵,可追溯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彼时名士风流,常执麈尾、持团扇以彰风骨。据《南齐书·刘绘传》载:"绘为南康相,郡人有讼田者,绘于扇上画田形,判其曲直",可见扇面已为文人寄情之物。至唐代,绢本团扇成为宫廷贵胄必备雅玩,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太宗曾命阎立本在六角扇上绘山水,开扇面艺术先河。
工艺流变
诗中"翟羽旧传名,蒲葵价不轻"道出制扇材质之贵。翟羽扇乃宫廷仪仗用物,《唐六典》明确记载"翟羽扇,八品已上执之";而蒲葵扇则源自岭南,《广东新语》称"新会蒲葵,其叶阴干可作扇"。唐人将竹骨穿丝工艺臻于化境,苏州出土的唐代木柄绢面团扇,其薄如蝉翼的罗纱正应和了"罗薄讵障声"的描写。
情感寄托
"同心如可赠"暗合唐代赠扇习俗。开元年间,长安盛行"却扇礼",新娘以扇遮面,新郎需吟"却扇诗"方得相见。李商隐《代董秀才却扇》云"莫将画扇出帷来,遮掩春山滞上才",与此诗末联异曲同工。诗人借扇喻情,将"合欢"意象融入方寸之间,恰如新疆阿斯塔那墓出土的唐代《树下仕女图》团扇,以有形之物载无限诗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