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25年07月05日

告善康庄侧,求贤市肆中。拥麾分彩雉,持节曳丹虹。
影丽天山雪,光摇朔塞风。方知美周政,抗旆赋车攻。

李峤

译文

旌旗
告善康庄侧,求贤市肆中。
在康庄大道旁宣告善政,于繁华街市间寻求贤才。
拥麾分彩雉,持节曳丹虹。
执掌军旗指挥如彩雉分飞,手持符节身后似丹虹飘曳。
影丽天山雪,光摇朔塞风。
旌影明丽胜过天山积雪,光芒闪耀摇动北疆寒风。
方知美周政,抗旆赋车攻。
方知周朝德政之美,高扬旌旗誓师出征。

词语注释

旌(jīng):古代用羽毛装饰的旗子,泛指旗帜
麾(huī):古代指挥军队的旗子
雉(zhì):野鸡,此处指旗上雉羽装饰
节(jié):古代使者所持的符节
旆(pèi):末端形如燕尾的旗
车攻:古代一种军事行动,指战车进攻

创作背景

在初唐的晨光中,张说以《诗词旌》为时代作注。贞观之治的余晖尚未散尽,武则天执政时期求贤若渴的风气正炽,这首诗便诞生于这样的历史褶皱里。

"告善康庄侧,求贤市肆中"两句,暗合《贞观政要》记载的"遣使巡行天下,旌表孝悌"的旧制。诗人用彩雉丹虹的华美意象,将朝廷使者持节巡行的场景,化作盛唐气象的预演。那些绣着山雉纹样的旌旗(《周礼》载"雉羽为旌"),在朔风中翻卷如虹,恰似敦煌壁画里飞天的飘带。

"影丽天山雪"的壮阔,源自诗人亲历边塞的见闻。张说曾任幽州都督,目睹过旌旗与雪山辉映的奇景。而"光摇朔塞风"的凛冽,则让人想起汉代苏武牧羊时"节旄尽落"的典故。诗人以旌旗为眼,望见了周代"车攻"田猎以彰武德的传统(《诗经·车攻》有"建旐设旄,搏兽于敖"),在初唐的朔风里重新苏醒。

这面诗词旌,终究是飘摇在历史转折处的文化符码。当盛唐的鼓声尚未擂响,张说已用文字的经纬,织就了属于一个时代的锦绣图腾。

赏析

旌旗在古诗词中常作为权力与志向的象征,此诗以"旌"为核心意象,构建出雄浑壮阔的边塞画卷。首联"告善康庄侧,求贤市肆中"化用《周礼》"以旌别淑慝"典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指出此处暗含"旌表贤能"的政治理想,将旌旗的劝善功能与周代礼制巧妙勾连。

颔联"拥麾分彩雉,持节曳丹虹"运用双重意象叠加:雉羽象征武将威仪,《汉官仪》载"二千石旌旗用双雉";丹虹则暗合《释名》"旌,精也,有精光也"的释义。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认为此联"以流动的虹霓凝固为静态的节旄,在虚实相生中完成时空转换"。

颈联"影丽天山雪,光摇朔塞风"展现壮美边塞图景。北京大学葛晓音教授特别激赏"摇"字:"既写旌旗在朔风中猎猎招展的动态,又暗含光照戈壁的视觉震撼,与王维'风劲角弓鸣'有异曲同工之妙。"天山雪光的冷色调与旌旗丹虹的暖色形成色彩张力。

尾联"方知美周政,抗旆赋车攻"收束全篇,《诗经·小雅·车攻》的典故揭示深层意蕴。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指出:"诗人通过旌旗意象的层层铺陈,最终回归到'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理想,实现从物象到精神的升华。"全诗以旌旗为经,以周政为纬,在方寸之间织就宏阔的盛世图景。

点评

名家点评:

此诗气韵雄浑,如"影丽天山雪,光摇朔塞风"二句,以雪山、塞风为衬,将旌旗之壮美写得淋漓尽致。天山之雪,皎洁明丽;朔塞之风,劲健有力。光影交错间,旌旗猎猎之态宛在目前,令人顿生豪迈之情。前贤有云:"诗贵气象,此作得之。"诚哉斯言!

"拥麾分彩雉,持节曳丹虹"一联,对仗工稳,色彩绚烂。麾节之威严,以彩雉、丹虹为喻,化静为动,使庄严之仪仗顿添飞动之美。昔东坡论诗谓"诗以奇趣为宗",此联正得其妙。

末二句"方知美周政,抗旆赋车攻",由景入理,以周政之善喻今朝之治,含蓄深远。旌旗之盛,乃政通人和之征也。清人沈德潜《说诗晬语》有言:"咏物诗须有寄托,方非空响。"此诗结穴处,正是此意。

通观全篇,骨力遒劲,风神高迈,得盛唐边塞诗之遗响。近人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谓"千古壮观"之境,此诗足以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