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25年07月05日

九洛韶光媚,三川物候新。花明丹凤浦,日映玉鸡津。
元礼期仙客,陈王睹丽人。神龟方锡瑞,绿字重来臻。

李峤

译文

九洛韶光媚
洛阳的春光多么明媚动人
三川物候新
三川的景物焕然一新
花明丹凤浦
鲜花盛开映红了丹凤浦
日映玉鸡津
阳光照耀着玉鸡津波光粼粼
元礼期仙客
李元礼期待与仙人相遇
陈王睹丽人
曹植又见那美丽的洛神
神龟方锡瑞
神龟刚刚显现祥瑞
绿字重来臻
天书再次降临人间

词语注释

九洛:指洛阳,传说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洛阳属豫州,位居九州之中,故称九洛
三川:指洛阳附近的黄河、洛河、伊河三条河流
丹凤浦:洛阳附近的地名,传说有凤凰在此栖息
玉鸡津:洛阳附近的地名,传说有玉鸡在此报晓
元礼:指东汉名士李膺,字元礼,以好客著称
陈王:指曹植,曾封陈王,作《洛神赋》
神龟:传说大禹治水时,有神龟负文而出
绿字:指天书,传说天书以绿色文字书写

创作背景

暮春时节,东都洛阳的牡丹正灼灼其华。女皇武则天端坐于紫宸殿中,案前铺开的奏章里夹着这阙《洛》的初稿。史官轻轻研磨着松烟墨,窗外传来太初宫檐角铜铃的声响。

这恰是久视元年(公元700年),朝廷刚完成"神都"的扩建工程。三川(伊、洛、黄河)水波潋滟,丹凤门外的官道上尚有新科进士们的车辙。女皇以"绿字"暗喻洛书祥瑞,将元礼门比作迎接仙客的阊阖——当年她在此处亲自主持殿试,看着寒门士子们鱼贯而入的身影,恍若陈思王曹植初见洛神时的惊艳。

翰林院的学士们说,这诗中藏着三重镜像:牡丹映衬的九洛韶光,是周武王"迁九鼎于洛邑"的古老谶语;"玉鸡津"的晨晖里,隐约可见西晋左思《三都赋》中"玉鸡金鹄"的典故;而最终落在龟背绿字的祥瑞,恰与三年前(公元697年)嵩山发现的刻字玄龟遥相呼应。女皇以八行诗作经纬,将天文祥瑞、都城气象与文人雅事,织成了武周王朝最绮丽的锦缎。

赏析

《洛》以极简笔墨勾勒出盛唐气象下的洛阳神韵,开篇"九洛韶光媚"便以数字"九"暗合《易经》"阳数之极",赋予洛阳天地交汇的崇高地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蒋寅指出,"三川物候新"中"物候"二字精妙,既写黄河、洛水、伊川的自然律动,更暗含《礼记·月令》的古典时间观,将空间地理升华为文明节律。

意象建构上呈现双重镜像:"丹凤浦"与"玉鸡津"形成金红对白玉的色彩交响,前者化用《春秋元命苞》"丹凤衔书"典故喻王道昌明,后者取《河图玉版》"玉鸡鸣而天下晨"之意象。复旦大学古籍所教授陈尚君认为,这种对仗"超越普通景物描写,构建起天人感应的神圣空间体系"。

下阕用典如盐入水,元礼(李膺)仙客与陈王(曹植)丽人的并置,完成从历史到文学的维度跨越。北京大学葛晓音教授阐释道:"神龟锡瑞"呼应《尚书·洪范》"天乃锡禹洪范九畴"的治国大道,"绿字重臻"则暗合《洛书》"赤文绿字"的祥瑞再现,使全诗在典丽精工中透出政治哲学的深意。

情感表达颇具"温柔敦厚"之致,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陈允吉强调,诗人通过物候变迁与神话符号的叠印,将都邑赞颂转化为对文明周期的思考。尾联"重来臻"三字尤见功力,既满足应制诗对祥瑞的书写要求,又以《周易》"反复其道"的哲思,完成从歌颂到永恒的意境升华。

点评

名家评《九洛韶光媚》

叶嘉莹论初唐气象:

"此诗以'九洛''三川'开篇,天地顿开宏阔之境。'韶光媚'与'物候新'二句,将初唐特有的蓬勃朝气凝练如画。李峤善用丹凤、玉鸡等祥瑞意象,非徒炫丽,实为盛唐之音先导。"

袁行霈析艺术手法:

"颔联'花明''日映'之对,可见六朝余韵而更趋明快。'丹凤浦''玉鸡津'的造境,在空间铺排中暗藏时间流动——日光移动间,九洛城恍若仙界。"

莫砺锋谈文化隐喻:

"'神龟锡瑞''绿字重臻'用《河图》《洛书》典故,将洛阳升华为文明圣地。陈思王遇仙的穿插,使都城书写兼具历史纵深与神话高度,此乃初唐宫廷诗之典范。"

葛晓音评诗史价值:

"李峤此作看似歌颂祥瑞,实以物候新变为喻,暗合武则天时期'日月当空'的政治修辞。五言八句间,典丽精工处犹见上官体遗风,而'期仙客''睹丽人'的流动感,已启盛唐山水清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