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海创作背景考略
开元年间,大唐海晏河清,玄宗登泰山封禅,四海宾服。此诗或作于张说随驾东巡之际,彼时渤海郡王遣使来朝,献夜明珠、鲛绡等海上奇珍。诗人立于蓬莱水城,见巨舰连樯如三山浮动,遂以《庄子·逍遥游》鲲鹏之典,糅合《尚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的典故,铸成此气象雄浑之作。
诗中"丹壑""紫微"暗合封禅仪轨,《史记·封禅书》载黄帝铸鼎荆山,有丹光透壑;而"巨鳌涌"则化用《列子·汤问》岱舆、员峤二山负于鳌背的传说。盛唐文人常以海意象喻指帝国版图,如张九龄"海上生明月",王维"瀚海阑干百丈冰",此诗末句"雾露""众川归"更见诗人以海纳百川暗喻万国来朝之盛况。
考《旧唐书·礼仪志》,玄宗曾命张说改制祭海乐章,此诗或为《祭东海神》乐章之雏形。其五言八句的形制,既承汉魏《碣石篇》祭海传统,又开李白"登高丘而望远海"之先声,在唐诗由初唐向盛唐转型中,恰似沧海明珠,辉映着一个时代的文学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