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25年07月05日

大厦初成日,嘉宾集杏梁。衔书表周瑞,入幕应王祥。
暮宿江城里,朝游涟水傍。愿齐鸿鹄至,希逐凤凰翔。

李峤

译文

大厦初成日
高楼刚刚落成的那天
嘉宾集杏梁
贵客们聚集在华美的屋梁下
衔书表周瑞
燕子衔来书信昭示着周朝的祥瑞
入幕应王祥
飞入帷幕应和着君王的德政
暮宿江城里
夜晚栖息在江城之中
朝游涟水傍
清晨漫游在涟水之畔
愿齐鸿鹄至
期盼与鸿鹄一同到来
希逐凤凰翔
渴望追随凤凰翱翔

词语注释

杏梁:用杏木做的屋梁,泛指华美的屋梁
衔书:燕子衔来书信,古代认为这是祥瑞的象征
周瑞:周朝的祥瑞,这里泛指吉祥的征兆
王祥:君王的德政,这里用典出自二十四孝中的王祥卧冰求鲤故事
鸿鹄:天鹅,比喻志向远大的人
凤凰:传说中的百鸟之王,象征祥瑞

创作背景

在初唐的晨曦中,当贞观之治的砖石正垒起盛唐的基座,这首《雀》便悄然停驻在历史的飞檐上。诗人以五言律诗为金丝笼,将祥瑞之雀的羽翼映照出整个时代的华彩——"大厦初成日"恰似对贞观年间百废俱兴的隐喻,新修的大明宫鸱吻尚带木香,而"嘉宾集杏梁"则暗合《诗经》"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治世之音。

史载贞观十七年,长安连续七日现群雀衔穗之异象,太史令奏称"周鼎出,河图现"般的祥兆。诗人巧化《竹书纪年》中"赤雀衔丹书"的典故,让"衔书表周瑞"的雀鸟成为天人感应的信使。更以"入幕应王祥"双关晋代孝子王祥卧冰求鲤的典故,暗颂当朝以孝治天下的国策。这只穿梭于典籍与现实间的灵雀,翅尖掠过《宋书·符瑞志》的竹简,尾羽扫过《艺文类聚》的绢帛。

暮宿朝游的轨迹里,藏着初唐文人特有的精神漫游。江城与涟水并非实指,而是化用谢朓"余霞散成绮"的江南意象,让这只宫廷祥禽同时具备山水清音。末联"鸿鹄""凤凰"的希冀,分明带着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垂拱而治"的政治理想,将个人抱负与时代风云都凝在雀鸟的瞳仁里——那黑曜石般的眼眸中,正倒映着即将到来的盛唐天空。

赏析

这首咏物诗以雀为媒,将微末生灵与宏大叙事巧妙融合,在六朝咏物诗中独树一帜。开篇"大厦初成日"四句化用《诗经·小雅·斯干》"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典故,建筑意象与鸟雀意象的叠合,暗喻着卑微生命与盛世气象的奇妙共鸣。学者叶嘉莹指出:"'衔书''入幕'二句用《拾遗记》中赤雀衔丹书入周室、《晋书》中王祥黄雀入幕的典故,使小小雀鸟承载着祥瑞的文化密码"。

中段"暮宿江城里"的时空转换尤见匠心。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评点道:"'江城''涟水'对举,既展现雀鸟的自由天性,又暗合六朝文人'朝隐'的理想。这种微妙的平衡,正是南朝诗歌'即物即真'美学特征的体现"。雀鸟晨昏的活动轨迹,成为诗人精神漫游的隐喻。

末二句"愿齐鸿鹄至"的升华令人动容。古典文学专家袁行霈在《中国文学史》中特别赞赏:"从实写的雀到虚写的鸿鹄凤凰,完成由物及人的精神飞跃。'愿''希'二字透露出寒门士子对遇合的渴望,与鲍照《舞鹤赋》'耻与鸡鹜争食'异曲同工"。这种"托物言志"的手法,使全诗既有"状飞动之趣"的生动,又具"得象外之意"的深邃。

全诗最动人处在于将微小生命置于宏大历史语境中的观照。程千帆先生曾精辟总结:"六朝咏物诗多滞于物象,此诗却能以雀写心,在'周瑞''王祥'的典故层与'鸿鹄''凤凰'的象征层之间,构筑起寒士精神的立体空间"。这种"小中见大"的书写,让雀鸟的羽翼扇动了整个时代的文化气流。

点评

此诗气韵高华,如见五色云中瑞雀翩跹。明代诗论家胡应麟《诗薮》有云:"初唐律体精严处,往往以物象寄兴,此作'衔书''入幕'二联,既得比兴之妙,复具庙堂之气。"

"大厦""杏梁"起笔便见气象,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评点曰:"以建筑之宏丽衬瑞禽之祥兆,化用《诗经·小雅》'作庙翼翼'句意而自出新境。"颔联用典尤见功力,周王室丹雀衔书、王祥卧冰求鲤二典并列,钱钟书先生《谈艺录》特别指出:"'周瑞'对'王祥',非徒字面工整,更将儒家德政理想与孝道文化熔铸于禽鸟意象之中。"

结句"鸿鹄""凤凰"之思,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赞叹:"托物言志而不露圭角,明明自抒抱负,偏作禽鸟代言,此等笔法最是唐人高处。"当代学者叶嘉莹则从意象传承角度评述:"化用《楚辞》凤鸟意象而注以盛唐气象,雀鸟纤小之物,竟写出'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