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笔下的梨,是带着仙气的。开篇"擅美玄光侧"便以道家的玄妙之光为衬,仿佛这梨树生长在仙境边缘,清华大学古典文献学者傅璇琮曾指出,此处暗用《庄子》"玄光"意象,赋予果实超逸绝尘的气质。"传芳瀚海中"更将芬芳传至浩瀚天地,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蒋寅评价此句"以小见大,以实写虚",寻常梨香竟有了穿越时空的力量。
颔联的"凤文疏象郡"用典精妙。唐代文学研究专家陈贻焮在《唐诗论丛》中解析:象郡乃秦汉古地名,此处借指远方,凤纹般的梨花飘落,竟能跨越千山万水;而"花影丽新丰"又转至长安近郊的新丰,一远一近间,中国人民大学古典文学教授冷成金认为"构建出立体的美学空间"。
颈联的色彩对仗尤见匠心。瑶池的紫霞与大谷的红霞(出自《西京杂记》记载的"大谷梨"典故)相互映照,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特别推崇这种"以皇家气象写田园风物"的手法。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陈尚君指出"甘依"二字最妙,既写梨的甜美本性,又暗含士人依附明主的传统隐喻。
尾联用典最为深沉。武汉大学文学院长王兆鹏在《唐诗经典解读》中分析:汉代张公指张骞,传说他从西域带回葡萄,此处反用典故,说若梨树生在汉代,定要让张骞也惊叹。南开大学古典文化教授叶嘉莹认为此联"将个人抱负寄于物象",表面咏梨,实则是诗人渴望知遇的心声。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贯穿始终的温润气质。复旦大学教授陈尚君总结道:"诗人以梨自况,却无寒士之酸,有君子之贞。"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刘跃进特别指出"甘依大谷红"的"甘"字:"既写梨的甜润本性,又暗含诗人对世间美好的温柔眷恋。"这种物我交融的笔法,正是盛唐咏物诗的神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