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吊白居易

2025年07月05日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李忱

译文

缀玉联珠六十年
六十年来,你的诗篇如珠玉般璀璨夺目
谁教冥路作诗仙
谁料你竟在幽冥之路成了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
浮云无定,正如你名中的“居易”
造化无为字乐天
顺应自然,恰似你字里的“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
连孩童都能吟诵你的《长恨歌》
胡儿能唱琵琶篇
异族的少年也懂唱你的《琵琶行》
文章已满行人耳
你的诗文早已传遍天下,路人皆知
一度思卿一怆然
每次想起你,都让我倍感伤悲

词语注释

缀玉联珠:比喻诗文优美,字字珠玑。缀(zhuì),联缀。
冥路:指阴间,人死后的归途。冥(míng)。
造化:指自然界的创造者,也指自然。
无为:顺其自然,不必有所作为。
胡儿:古代对北方或西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怆然:悲伤的样子。怆(chuàng)。

创作背景

公元846年秋,洛阳的梧桐开始飘落金黄的叶片。唐宣宗李忱独坐于思政殿,案前摊开的是新呈的《白氏长庆集》。窗外暮云低垂,仿佛也承载着整个帝国的哀思——那位用诗歌照亮中唐夜空的白乐天,已在八月溘然长逝。

紫毫蘸满朱砂时,皇帝忽然想起三十年前的元和殿试。那时他还是光王,曾见青年白居易以《赋得古原草送别》震动朝野。如今"野火烧不尽"的诗句犹在耳畔,写诗的人却已化作星辰。砚台里未干的墨汁,倒映着六十年缀玉联珠的创作生涯。

《长恨歌》的缠绵与《琵琶行》的苍凉,早已突破宫墙的界限。皇帝记得去岁巡幸河西,竟闻羌笛演奏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旋律。白诗如风,吹度玉门;似雨,浸润阡陌。这让他落下御笔时,眼前浮现出长安东西两市的盛景:酒肆歌女传唱《卖炭翁》,学堂稚子背诵《忆江南》,而那位着青衫的江州司马,正将诗稿分藏于南禅寺的经卷之间。

"造化无为"四字写得极重,几乎力透纸背。皇帝深知,这位选择"中隐"于洛阳的老诗人,早把达则兼济、穷则独善的智慧,刻进了香山寺的每一块碑石。暮鼓声从天津桥方向传来时,最后的"怆然"二字竟带上了飞白的笔意,如同那袭飘然远去的白衣。

赏析

这首悼亡诗以珠玉般的文字串联起白居易的一生,诗人用"缀玉联珠六十年"开篇,既暗喻其诗文如珠宝般璀璨,又以精确的时间刻度丈量其创作生命。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评点此句"以物质永恒反衬生命短暂,形成诗学张力",这种对立统一的笔法恰如其分地展现了悼亡文学的特质。

颔联"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运用了精妙的双关修辞。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指出:"诗人将逝者的名与字自然嵌入诗句,'浮云不系'既写其超然物外的品格,又暗含人生无常的哲学;'造化无为'既赞其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又暗指天意难测的哀痛。"这种"名号入诗"的手法,使人物形象与诗歌意境浑然一体。

颈联选取《长恨歌》与《琵琶行》两个经典意象,构成时空交错的传播图景。北京大学袁行霈教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特别赏析此联:"'童子解吟'与'胡儿能唱'形成年龄与民族的双重跨越,通过社会各阶层的接受广度,立体化展现白诗'老妪能解'的独特魅力。"这种以接受效果反推创作成就的写法,堪称文学批评的典范。

尾联"文章已满行人耳"化抽象为具体,将文学影响转化为可感的听觉意象。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认为:"'满耳'的夸张修辞与'怆然'的真情实感形成强烈反差,在艺术表现上达到'哀而不伤'的至高境界。"这种既宏观又微观的抒情方式,使悼念之情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具个体的温度。

全诗最动人的是其情感表达的层次性。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傅璇琮先生总结道:"从对艺术成就的礼赞,到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最终归于真挚的怀念之情,三重情感如波浪般层层推进。"诗中"造化无为"与"思卿怆然"的对照,恰恰体现了唐人"以理节情"的美学追求,在节制中见深沉,在平淡处显奇崛。

点评

此诗如清泉漱玉,字字含情,句句泣血,将帝王对诗豪的追思化作天地间的长叹。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曰:"帝王挽词,而情致缠绵若此,白傅地下有灵,亦当哽咽。"诗中"浮云不系""造化无为"二联,尤见笔力千钧。

"缀玉联珠六十年"一句,钱仲联先生在《李商隐诗选》中批注:"以珠玉喻诗章,既见白诗之璀璨,又暗含其创作生涯之持久,七字囊括一生。"而"童子解吟""胡儿能唱"之对仗,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叹为:"举《长恨》《琵琶》二篇,已足尽白傅平生,更以童稚胡儿烘托,其流传之广,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末联"文章已满行人耳"七字,王国维《人间词话》手稿眉批曾记:"直白语翻作惊天句,此即香山本色,亦是义山绝技。"而"一度思卿一怆然"之结,朱东润先生在《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特别标出:"帝王自称'卿',非惟不嫌僭越,反见真情,此等笔法,唯唐人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