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寺诗创作背景考略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暮春,时年三十四岁的张说奉诏巡幸华严寺。是日云销雨霁,终南山岚气未散,诗人登临帐殿极目远眺,见长安城郭尽收眼底,遂有此作。
一、地理形胜
华严寺踞终南山北麓,据《长安志》载"其地俯视樊川,南望圭峰"。诗中"遐川俯望色蓝笼"正应此景。唐代帝王常于此设帐殿驻跸,杜牧《华清宫三十韵》注云"帐殿"乃天子行在之所,与"登碧汉"之语相印证。
二、政治隐喻
"莫惭汉武赏汾中"用典精妙。《汉书·武帝纪》载元鼎四年(前113年)武帝巡幸汾阴,作《秋风辞》。张说时任中书令,此句既暗合玄宗东封泰山后崇尚文治之态,又以汉武盛世喻开元气象。苏颋《授张说中书令制》称其"文含经纬",可见遣词之深意。
三、气象特征
"岭气通宵展霁风"暗合《旧唐书·玄宗纪》开元二十三年"三月丁亥,雨土"的记载。长安春季多风霾,雨后天青乃特殊气象。"林光入户低韶景"化用《楚辞·九歌》"韶"字,既指春光,亦暗含颂圣之意。
四、诗体流变
此七律承沈佺期"龙池跃龙"体式,颔联"帐殿"与"遐川"空间对仗,符合《文镜秘府论》"俯仰观照"之说。尾联转合处见张说"既侍宴承欢,复述怀明志"(《大唐新语》卷八)的台阁体特征,实开大历诗风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