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石淙》(太子时作)创作背景
武则天久视元年(700年)夏,大周女皇携皇嗣李旦、梁王武三思等巡幸嵩山,于石淙河畔大宴群臣。彼时李旦身居太子之位,虽处武周代唐的微妙时局,仍以这首《石淙》展现其政治智慧与诗才风华。
石淙河位于嵩山东麓,两岸奇石林立,水击石鸣如钟磬相和。太子李旦驻跸于此,见"霞衣霞锦"映照在千姿百态的云峰间,"水炫珠光"与"岩悬石镜"构成天然画卷。诗中"三阳""二室"之典,暗合嵩山太室、少室二峰传说,将自然奇观与道教灵纪相融。
末联"永愿乾坤符睿算,长居膝下属欢情"最耐寻味。表面歌颂母亲武则天"睿算"英明,实则暗藏李旦作为李唐血脉的生存智慧。此时距神龙政变复唐尚有五年,诗人以山水为障,在绮丽文字间平衡着人子孝道与政治韬略。这首应制诗遂成特殊历史节点的艺术见证,石淙流水声中,回荡着盛唐前夕的微妙变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