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的长安城,丹桂飘香,菊蕊含英。大明宫内,朱甍碧瓦映照着澄澈的秋空,唐中宗李显于内殿设宴,邀集当朝才俊共赋《十月诞辰》诗。此番宴集,非比寻常——女史上官婉儿执砚侍墨,李峤、苏颋等十八学士分韵联句,重启了自汉武帝柏梁台宴饮后沉寂八百年的联句传统。
殿中烛影摇红,君臣以"柏梁体"一韵到底。中宗亲启首句"润色鸿业寄贤才",既暗合《文心雕龙》"鸿风懿采,短笔敢陈"的谦辞,又彰显了景龙年间修文偃武的盛世气象。李峤以"盐梅和鼎"之典自谦宰相之任,宗楚客"运筹帷幄"句则透露出神龙政变后功臣集团的特殊地位。当上官婉儿终篇"远惭班左愧游陪"时,这座用七言诗句砌成的文学殿堂,已然成为初唐宫廷诗最精致的标本。
这场诞生于710年深秋的文字盛宴,恰似一面三棱镜:折射出中宗朝修书(刘宪"职掌图籍")、制礼(薛稷"宗伯秩礼")、征戎(赵彦昭"陈师振旅")的政教图景,更映照着自太宗"秦府十八学士"以来,唐代宫廷文学与政治权力交织的独特传统。那些鎏金笺上凝固的墨迹,终将随着不久后的唐隆政变而飘散,唯留柏梁余韵在《景龙文馆记》的残卷里低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