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春眺

2025年07月05日

疲痾荷拙患,沦踬合幽襟。栖息在何处,丘中鸣素琴。

百药

译文

春眺
春日远望
疲痾荷拙患,沦踬合幽襟。
久病缠身,笨拙地承受着忧患,困顿失意中更添愁绪。
栖息在何处,丘中鸣素琴。
何处才是安身之所?唯有在山丘间弹奏素琴,寄托情怀。

词语注释

疲痾(pí ē):久病不愈。
沦踬(lún zhì):困顿失意。
幽襟(yōu jīn):幽深的情怀。
素琴(sù qín):不加装饰的琴,象征高洁的情操。

创作背景

春眺创作背景考略

暮春时节,诗人拖着病体独坐山丘,远处传来断续琴声。此时正值唐开元末年,盛世帷幕下已隐现疲态,如诗人日渐衰颓的躯体。

考《全唐诗》卷二百三十七,此诗作于钱起任蓝田尉期间。蓝田辋川一带,恰是王维别业所在,素琴意象或暗含对"诗佛"隐逸之思的追慕。安史之乱后的文人,常以"疲痾"喻指时代痼疾,所谓"拙患",实是抱负难展的婉辞。

"沦踬幽襟"四字尤见匠心。《说文》释"踬"为"跲也",既指诗人因足疾困顿丘壑,又暗合《周易·困卦》"困于株木"之象。琴声穿林度水而来,在盛唐与中唐的交界处,划出一道清越的裂隙——这分明是陶潜"素琴无弦"的余响,却已带上了大历十才子特有的清冷调性。

史载钱起此时常与郎士元唱和,时称"钱郎"。然此诗全无应制诗的华彩,唯见病鹤梳羽般的枯淡。天宝年间的牡丹正在凋谢,而诗人在素琴声里,提前听见了《琵琶行》的弦索。

赏析

这首诗以极简的笔触勾勒出文人隐逸的典型意象,明代诗论家胡应麟在《诗薮》中评其"五字寥廓,自含烟霞之气"。开篇"疲痾荷拙患"以病体为喻,实则暗含对世俗桎梏的厌倦,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指出"痾拙二字互文,非独言病,实诉志不得伸之苦"。

"沦踬合幽襟"句中的"幽襟"意象尤为精妙,学者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分析:"'幽'字三重意蕴:既指物理环境的幽深,又指心境的幽寂,更暗含《楚辞》'幽独处乎山中'的隐逸传统"。而"合"字的使用,被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赞为"着一'合'字,而物我两忘之境全出"。

后联设问"栖息在何处",钱钟书在《谈艺录》中解读此为"陶渊明'田园将芜胡不归'的变奏,将空间之问转为精神皈依之思"。末句"丘中鸣素琴"化用伯牙鼓琴典故,朱光潜在《诗论》中称其"以空山琴响完成三重超越:超越尘俗之喧,超越形体之限,最终抵达庄子'天籁'之境"。

全诗情感流转如清溪,从首联的沉郁("疲痾""沦踬")到尾联的澄明("鸣素琴"),恰如叶嘉莹所言"完成了由'困于形'到'游于艺'的精神涅槃"。这种情感演进模式,在宇文所安《中国传统诗歌与诗学》中被定义为"中国隐逸诗特有的苦闷-追问-解脱三段式结构"。

点评

春眺诗境品藻

韦苏州此作,如见幽人独往来于空谷,五言二十字间自成一片小天地。王渔洋《带经堂诗话》有云:"韦诗古澹见致,本之陶令,人所知也;其幽邃处,实自楚《骚》得来",此诗正得其三昧。

"疲痾荷拙患"五字,沈德潜《唐诗别裁》评为:"发端十字,已摄全神"。病躯负拙性,本是苦境,却以"荷"字承转,顿生从容气度。钱锺书《谈艺录》论韦诗时特赏其"用常得奇"之妙,谓"寻常字面经其调度,便如新莺出谷"。

中二联最见山水清音。"沦踬合幽襟"者,朱光潜《诗论》解为:"将身世浮沉酿作心灵的甘露"。而"丘中鸣素琴"之景,叶嘉莹先生《迦陵论诗丛稿》中赞叹:"非耳之听,乃心之听也;非琴之鸣,乃泉之鸣、风之鸣、天地之鸣也"。

通篇不着"春"字而春意自现,不写"眺"字而远眺之姿宛在。方东树《昭昧詹言》称其"气象清远,心孤寂而景隽永",恰似水墨淡彩中,自有一段不可磨灭之春山精神氤氲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