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眺创作背景考略
暮春时节,诗人拖着病体独坐山丘,远处传来断续琴声。此时正值唐开元末年,盛世帷幕下已隐现疲态,如诗人日渐衰颓的躯体。
考《全唐诗》卷二百三十七,此诗作于钱起任蓝田尉期间。蓝田辋川一带,恰是王维别业所在,素琴意象或暗含对"诗佛"隐逸之思的追慕。安史之乱后的文人,常以"疲痾"喻指时代痼疾,所谓"拙患",实是抱负难展的婉辞。
"沦踬幽襟"四字尤见匠心。《说文》释"踬"为"跲也",既指诗人因足疾困顿丘壑,又暗合《周易·困卦》"困于株木"之象。琴声穿林度水而来,在盛唐与中唐的交界处,划出一道清越的裂隙——这分明是陶潜"素琴无弦"的余响,却已带上了大历十才子特有的清冷调性。
史载钱起此时常与郎士元唱和,时称"钱郎"。然此诗全无应制诗的华彩,唯见病鹤梳羽般的枯淡。天宝年间的牡丹正在凋谢,而诗人在素琴声里,提前听见了《琵琶行》的弦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