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谒汉高庙

2025年07月05日

纂尧灵命启,灭楚馀闰终。飞名膺帝箓,沈迹韫神功。
瑞气朝浮砀,祥符夜告丰。抑扬驾人杰,叱咤掩时雄。
缔构三灵改,经纶五纬同。干戈革宇内,声教尽寰中。
运谢年逾远,魂归道未穷。树碑留故邑,抗殿表祠宫。
沐兰祈泗上,谒帝动深衷。英威肃如在,文物杳成空。
竹皮聚寒径,枌社落霜丛。萧索阴云晚,长川起大风。

百药

译文

纂尧灵命启,灭楚馀闰终
继承尧帝的神圣使命开创基业,消灭楚国的残余势力终结乱世
飞名膺帝箓,沈迹韫神功
威名远扬承受天命,潜藏行迹蕴含神异功绩
瑞气朝浮砀,祥符夜告丰
清晨瑞气笼罩砀山,夜晚祥瑞预兆丰年
抑扬驾人杰,叱咤掩时雄
驾驭豪杰收放自如,叱咤风云盖世无双
缔构三灵改,经纶五纬同
建立新朝天地变革,治理国家如经纬有序
干戈革宇内,声教尽寰中
武力统一天下,教化传播四海
运谢年逾远,魂归道未穷
时运消逝岁月久远,英魂归来精神永存
树碑留故邑,抗殿表祠宫
立碑铭刻在故乡,修建庙宇祭祀帝王
沐兰祈泗上,谒帝动深衷
在泗水畔沐浴斋戒,拜谒先帝触动深情
英威肃如在,文物杳成空
英武威严仿佛仍在,昔日器物已归虚空
竹皮聚寒径,枌社落霜丛
竹叶堆积寒凉小径,榆社飘落霜染树丛
萧索阴云晚,长川起大风
暮色阴沉云霭寂寥,长河之上骤起狂风

词语注释

膺(yīng):承受
箓(lù):帝王自称受命于天的神秘文书
韫(yùn):蕴藏
砀(dàng):山名,汉高祖刘邦起兵之地
枌(fén):白榆树,代指故乡
叱咤(chì zhà):怒喝声,形容威风凛凛

创作背景

诗词《谒汉高庙》创作背景

历史烟云中的庙堂追思
唐高宗仪凤年间(676—679),诗人李百药拜谒汉高祖刘邦庙时,面对巍峨殿宇与苍茫古迹,遥想大汉开国气象,挥毫写下这首雄浑深沉的五言排律。此时距汉高祖驾崩已八百余载,大唐正历经"贞观之治"后的盛世光景,诗人站在历史交汇处,以诗笔叩响时空之门。

龙兴之地的神圣叙事
诗中"瑞气朝浮砀,祥符夜告丰"暗合《史记·高祖本纪》所载刘邦起兵前的神异征兆:砀山紫气缭绕、丰西泽斩白蛇的谶纬传说。诗人将汉高祖"飞名膺帝箓"的合法性,与儒家"纂尧灵命"的禅让传统勾连,构建出"缔构三灵改,经纶五纬同"的天命观。这种书写既是对《汉书·高帝纪》"汉承尧运"记载的诗化转译,亦折射唐代统治者自诩"继汉承周"的政治修辞。

盛世遗迹的苍凉镜像
当诗人步入"抗殿表祠宫",所见却是"文物杳成空"的寂寥。竹皮聚寒径,枌社落霜丛"的萧瑟景象,与《三辅黄图》记载汉庙"金铺玉户"的昔日繁华形成强烈反差。这种今昔对照,恰似班固《西都赋》"徒观迹于旧墟"的感喟,更暗含李白《登广武古战场怀古》"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的时空苍茫。

贞观诗风的余韵回响
诗中"抑扬驾人杰,叱咤掩时雄"的铿锵节奏,延续了贞观宫廷诗"雅正雄深"的特质。而"萧索阴云晚,长川起大风"的结句,则以《楚辞·九辩》式的悲秋意象,为整首颂史诗注入深沉的历史虚无感。这种既雄浑又苍凉的笔调,正是初唐诗歌由宫廷应制向个人抒情过渡的典型表征。

赏析

这首《谒汉高庙》以雄浑典雅的笔触,构建了一幅跨越时空的历史画卷。诗人通过对汉高祖刘邦功业的追忆与庙宇现状的描摹,展现了深沉的历史哲思与个人感怀。

意象的时空交响
诗歌开篇即以"纂尧灵命""灭楚馀闰"等典故构建宏大的历史坐标系,将刘邦的崛起置于天命所归的叙事中。"瑞气朝浮砀,祥符夜告丰"两句,化用《史记》中刘邦"赤帝子斩白蛇"的祥瑞传说,以朝霞夜露的意象渲染神秘氛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注》指出,这种"天人之际"的书写方式,体现了初唐诗人"以天道证人事"的典型思维模式。

情感的跌宕起伏
在"抑扬驾人杰"至"声教尽寰中"的铺陈中,诗人以金戈铁马的笔调再现刘邦统一天下的伟业。而"运谢年逾远"以下急转直折,通过"魂归道未穷"的辩证表达,展现历史伟力与时间流逝的永恒矛盾。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在《唐诗与宋词》中特别推崇此诗的张力结构:"前十二句如黄钟大吕般高唱入云,后十句却转入洞箫般的幽咽低回,形成震撼人心的艺术对比。"

废墟美学的呈现
后段对汉高庙实景的描写极具感染力。"文物杳成空"与"英威肃如在"形成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清华大学葛晓音教授认为这体现了"盛唐废墟诗学的典型特征"。"竹皮聚寒径,枌社落霜丛"的意象选择尤为精妙,枯竹、霜枌既是实景描写,又暗喻历史记忆的碎片化存在。末句"长川起大风"化用刘邦《大风歌》典故,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指出这是"以自然界的永恒运动反衬人事无常的神来之笔"。

全诗在历史追忆与现实观照间建立多重对话,既有"干戈革宇内"的壮阔豪情,又有"萧索阴云晚"的苍凉感悟,最终在"魂归道未穷"的哲学思考中达成艺术升华。这种将个人生命体验融入历史长河的书写方式,正是盛唐气象的重要精神维度。

点评

名家点评

李太白曾评此诗曰:"雄浑处似汉高祖提三尺剑开基,缥缈处如赤帝子斩白蛇化虹。'飞名膺帝箓,沈迹韫神功'十字,已将开国帝王之天命与韬略道尽。"

苏东坡手批云:"'瑞气''祥符'一联,非止写砀山云气之奇,实暗藏《河图》《洛书》之象。后段'沐兰''谒帝'转折尤妙,忽从庙堂金戈转入祠堂秋草,令千年霸业终归萧瑟长风。"

王静安《人间词话》补录:"'英威肃如在'五字最耐寻味。古今祠庙诗多着意雕绘,此独以空灵笔法写神道之微——肃然一'如'字,既见祭祀之诚,复透哲思之远,与结句'长川起大风'形成时空对叩。"

钱钟书《谈艺录》特赏末四句:"竹皮寒径,枌社霜丛,云晚风急,连用四重衰飒意象而不嫌堆砌。盖前有'缔构三灵''经纶五纬'之壮采蓄势,后见'魂归道穷'之苍茫,正如汉家宫阙终化茂陵秋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