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年(636年)夏,长安城朱雀街的槐花落尽时,大唐文德皇后长孙氏崩于立政殿,年仅三十六岁。太宗李世民辍朝七日,命百僚于肃章门举哀,更亲自撰写碑文。当虞世南奉诏创作《文德皇后挽歌》时,太极宫的铜漏声格外清晰。
史载太宗曾将皇后病中所著《女则》置于案头,每展卷辄泫然。虞世南作为秦王府十八学士旧臣,目睹过帝后"共执书卷,论及古今"的鹣鲽情深。这首挽歌的起笔"裴回两仪殿",正是以帝王徘徊宫阙的身影为墨——两仪殿乃帝后常议政之处,九成台则隐喻《左传》"九功之德皆可歌"的典故。
"瑶筐"句暗用《诗经·小雅·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典,喻皇后虽逝而德音犹存。考古发现的昭陵壁画中,恰有侍女捧箧的仪仗队列,与诗中"玉辇辞宴"形成时空呼应。史官吴兢在《贞观政要》中记载,皇后临终犹劝太宗"纳忠容谏",这种以天下为念的胸襟,化作诗中"野旷阴风积"的苍茫意境。
寒山暮色里的虞殡之哀,实为贞观朝堂的集体记忆。敦煌遗书P.2555卷背面残存着当时百官的和作,其中"金波无复照"、"银海竟空流"等句,恰与虞诗形成互文。千年后,我们仍能从这四十个字里,听见大明宫檐角铁马在六月风中发出的清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