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皇城被新柳染成翠色,太常寺的乐工正调试着编钟清越的余响。开元七年的祀日,当玄宗皇帝在太庙行亚献之礼时,这组《皇帝庙乐章》便随着青铜爵中醴酒的倾洒,化作天地间的庄严韵律。
"秩礼有序"四字道尽盛唐礼制精髓。据《大唐开元礼》记载,亚献终献需依"三揖九仪"之制,太祝官紫袍上的山纹随跪拜起伏如浪,恰应了"九仪不忒"的礼器铭文。彼时朝廷新颁五礼,将周代"三礼"化作可操作的三百八十二仪,乐章中"三揖将终"的仪式感,正是对贞观以来"礼乐复兴"政策的诗性呈现。
"孝感藩后"暗含深意。开元初年,玄宗命诸王出镇边州,此句既颂藩王恪守孝道,又喻四方来朝之盛。《旧唐书·音乐志》载这组郊庙歌辞创作时,恰逢突厥毗伽可汗遣使献马,故"相维辟公"的叠唱声中,实有万邦来仪的恢宏气象。
最妙在"四时之典"的时空延展。唐代太庙祭享遵循《礼记·王制》"春礿、夏禘、秋尝、冬烝"之制,杜佑《通典》特别记载此乐章演奏时,太庙殿角悬垂的十二旒冕正随风轻摆,仿佛将周而复始的礼制时空,凝练成青铜编钟上永远流转的光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