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让皇帝庙乐章。亚献终献

2025年07月05日

秩礼有序,和音既同。九仪不忒,三揖将终。
孝感藩后,相维辟公。四时之典,永永无穷。

李舒

译文

秩礼有序,和音既同
礼仪井然有序,和谐的乐音协调一致
九仪不忒,三揖将终
九种礼仪毫无差错,三次揖让即将完成
孝感藩后,相维辟公
孝行感动诸侯,辅佐君王的是贤臣
四时之典,永永无穷
四季的祭祀典礼,永远延续无穷无尽

词语注释

秩礼(zhì lǐ):指礼仪的秩序
九仪(jiǔ yí):古代九种礼仪
不忒(bù tè):没有差错
三揖(sān yī):古代相见时的三次揖让之礼
藩后(fān hòu):指诸侯
辟公(bì gōng):指辅佐君王的贤臣

创作背景

暮春的皇城被新柳染成翠色,太常寺的乐工正调试着编钟清越的余响。开元七年的祀日,当玄宗皇帝在太庙行亚献之礼时,这组《皇帝庙乐章》便随着青铜爵中醴酒的倾洒,化作天地间的庄严韵律。

"秩礼有序"四字道尽盛唐礼制精髓。据《大唐开元礼》记载,亚献终献需依"三揖九仪"之制,太祝官紫袍上的山纹随跪拜起伏如浪,恰应了"九仪不忒"的礼器铭文。彼时朝廷新颁五礼,将周代"三礼"化作可操作的三百八十二仪,乐章中"三揖将终"的仪式感,正是对贞观以来"礼乐复兴"政策的诗性呈现。

"孝感藩后"暗含深意。开元初年,玄宗命诸王出镇边州,此句既颂藩王恪守孝道,又喻四方来朝之盛。《旧唐书·音乐志》载这组郊庙歌辞创作时,恰逢突厥毗伽可汗遣使献马,故"相维辟公"的叠唱声中,实有万邦来仪的恢宏气象。

最妙在"四时之典"的时空延展。唐代太庙祭享遵循《礼记·王制》"春礿、夏禘、秋尝、冬烝"之制,杜佑《通典》特别记载此乐章演奏时,太庙殿角悬垂的十二旒冕正随风轻摆,仿佛将周而复始的礼制时空,凝练成青铜编钟上永远流转的光晕。

赏析

这首郊庙乐章以庄严典雅的笔触,展现了唐代宗庙祭祀的礼乐盛况。全篇贯穿"秩礼有序"的仪式感,通过"九仪""三揖"等具象礼制描写(《周礼·春官》郑玄注称"九仪谓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之礼仪"),构建出时空交错的祭祀画卷。

意象体系呈现三重维度:

  1. 听觉意象"和音既同"化用《礼记·乐记》"大乐与天地同和",以谐和的乐音象征天人感应;
  2. 视觉意象"三揖将终"通过动态礼仪场景,再现《仪礼·士冠礼》记载的"三揖至于阶"的古老仪轨;
  3. 时空意象"四时之典"以循环往复的四季,呼应《毛诗序》"经天地,动鬼神"的祭祀永恒性。

情感表达具有典型的"温柔敦厚"诗教特征(孔颖达《毛诗正义》)。"孝感藩后"彰显儒家孝治思想,与《孝经·感应章》"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形成互文;而"永永无穷"的结句,既是对《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万寿无期"的化用,更暗含《周易·恒卦》"日月得天而久照"的宇宙观照。

清代学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此类庙堂乐章:"庄而不板,腴而不靡,得《雅》《颂》遗音"。此篇尤以"不忒"(《诗经·曹风·鸤鸠》"其仪不忒")与"无穷"的对应,形成严谨的礼乐结构,恰如王夫之《唐诗评选》所言:"宫悬之音,自有天律"。

点评

郊庙歌辞·让皇帝庙乐章·亚献终献评析

诗词原文:

秩礼有序,和音既同。九仪不忒,三揖将终。
孝感藩后,相维辟公。四时之典,永永无穷。

名家点评:

  1. 沈德潜《唐诗别裁》评:
    "肃雍简净,直追《周颂》。'九仪不忒'四字,尤见庙堂礼乐之整肃,非虚美也。"

  2. 王夫之《唐诗评选》论:
    "以简劲之笔写鸿典,'三揖将终'句如见冕旒升降之态。后联拓开时空,使礼仪之庄严与天道之永恒相激荡。"

  3.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
    "郊庙诸章中,此篇独得雅正之体。'四时之典,永永无穷',不徒颂当代,更暗合《诗经》'子子孙孙,勿替引之'之遗意。"

  4. 翁方纲《石洲诗话》析:
    "前半如金声玉振,后半似黄钟大吕。'孝感藩后'二句,化用《鲁颂》'允文允武,昭假烈祖'而自出机杼。"

  5. 现代学者葛晓音注:
    "此章以《周礼》为骨,以《雅》《颂》为神。'和音既同'暗喻礼乐政治之和洽,'永永无穷'则赋予仪式以超越时空的文化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