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庙歌辞·让皇帝庙乐章·酌献的创作背景
暮春的唐室宗庙中,沉香缭绕于重檐之下,青铜彝器泛着幽光。这首《酌献》乐章诞生于开元盛世,是玄宗李隆基为追谥其兄李宪为"让皇帝"而作的祭祀乐歌。李宪本为嫡长子却主动让储位于三弟隆基,这段"成人之美"的佳话,在《旧唐书·让皇帝宪传》中有载:"宪辞曰'储副者,天下之公器,时平则先嫡长,国难则归有功',因涕泣固让。"
乐章首句"八音具举"暗合《周礼·春官》"凡六乐者,文之以五声,播之以八音"的礼制,编钟磬鼓齐鸣中,三献之礼的醇酒(《礼记·祭统》"三献之介"郑玄注)正缓缓倾入圭瓒。那"兰肴重错"的描写,恰是《楚辞·九歌》"蕙肴蒸兮兰藉"的唐宫演绎,而"椒醑飘散"的馨香,又在杜甫《腊日》"口脂面药随恩泽"中得到隔代呼应。
末句"永为藩翰"化用《诗经·大雅》"大宗维翰"的典故,将让皇的谦德比作屏障国祚的藩篱。张说在《大唐祀封禅颂》中记载,这类庙乐章往往"文之以五色,播之以六律",在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的闪烁间,完成了一场跨越生死的伦理训诫——这或许正是玄宗在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扩建宁王庙时,命乐工反复咏唱此章的深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