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和节日宴百僚赐诗

2025年07月05日

韶年启仲序,初吉谐良辰。肇兹中和节,式庆天地春。
欢酣朝野同,生德区宇均。云开洒膏露,草疏芳河津。
岁华今载阳,东作方肆勤。惭非熏风唱,曷用慰吾人。

李适

译文

韶年启仲序,初吉谐良辰
美好的年华开启仲春时序,吉日良辰正相宜
肇兹中和节,式庆天地春
设立这中和佳节,共庆天地春回
欢酣朝野同,生德区宇均
朝野上下同欢共醉,德泽广布万方均沾
云开洒膏露,草疏芳河津
云散天晴降甘霖,河岸芳草吐新芽
岁华今载阳,东作方肆勤
今年春光正明媚,农耕劳作正当时
惭非熏风唱,曷用慰吾人
惭愧不能作《南风》之歌,何以抚慰我百姓

词语注释

韶年(sháo nián):美好的年华
肇兹(zhào zī):开始设立
区宇(qū yǔ):天下,四方
膏露(gāo lù):甘霖,及时雨
东作(dōng zuò):春耕生产
熏风(xūn fēng):指《南风歌》,相传为舜帝所作

创作背景

诗词创作背景考略

一、历史语境溯源

此诗当为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中和节御制赐百僚之作。据《旧唐书·德宗纪》载:"(贞元五年)二月戊辰,宴群臣于曲江亭,上赋《中和节赐宴》诗"。中和节乃德宗新设节日,定于二月初一,取"致中和,天地位焉"之意,与上巳、重阳并称三令节。

二、节庆制度背景

《唐会要》卷二十九详载:"贞元四年九月,诏以二月初为中和节,赐大臣戚里尺,谓之裁度。民间以青囊盛百谷果实相赠,谓之献生子。"帝王于此日宴飨群臣,既有劝农务本之政教意义,又含"欢酣朝野同"的统治理念。诗中"肇兹中和节"正指此新制确立。

三、文本意象解析

"韶年启仲序"以雅言开篇,暗合《尚书·尧典》"岁二月,东巡守"的典故。"云开洒膏露"化用《诗经·小雅》"英英白云,露彼菅茅"的意象,而"东作方肆勤"则典出《尚书·尧典》"平秩东作",体现重农思想。德宗自比"熏风唱",实取《孔子家语》"南风之熏兮"的圣王意象。

四、政治文化意蕴

此诗创作正值"建中之乱"平定后,德宗亟需重塑权威。通过"式庆天地春"的仪式展演,构建"生德区宇均"的太平图景。末句"曷用慰吾人"的设问,实为《毛诗》"知我者谓我心忧"的变奏,展现帝王对"贞观之治"式君臣关系的追慕。

按:《文苑英华》卷一百七十二收录此诗,题作《中和节赐群臣宴赋七韵》,可证当时应制唱和之盛况。德宗在位期间共创作中和节诗十四首,此为其早期代表作,尚存清新刚健之气,未流于后期应制诗的浮华。

赏析

这首诗以中和节为背景,展现了君臣同乐、万物复苏的春日盛景,蕴含着深厚的政治寓意与自然哲理。

首联"韶年启仲序,初吉谐良辰"以典雅的时序描写开篇,"韶年"与"良辰"的并置,暗合《礼记·月令》"仲春之月,天地和同"的记载。学者傅璇琮指出,此二句通过天文历法的精准对应,暗示着君主"敬授民时"的治国理念,将节庆提升到天人感应的哲学高度。

"欢酣朝野同,生德区宇均"一联历来为评家称道。明代唐汝询《唐诗解》评此句"得中和之真谛",认为"朝野同欢"既写实景,又暗含《周易》"保合太和"的政治理想。其中"生德"二字尤为精妙,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注云:"以生养之德化育万方,正是中和节本义",指出此处将节令的物候特征与帝王的仁德完美交融。

诗中意象的选取极具深意。"云开洒膏露"化用《诗经·小雅》"既优既渥,既沾既足"的典故,钱钟书在《谈艺录》中盛赞此句"以天降甘霖喻皇恩浩荡,物象与心象浑然一体"。而"草疏芳河津"则暗合谢灵运"池塘生春草"的笔法,学者葛晓音认为这种疏朗的春日意象,既符合中和节"助生发之气"的节俗,又隐喻着政治清明的景象。

尾联"惭非熏风唱,曷用慰吾人"采用《南风歌》的典故。程千帆《古诗考索》指出,此处"以舜帝南风之治自比",表面自谦才不及古圣,实则彰显当代治世。这种"温柔敦厚"的表达方式,正是《毛诗序》所推崇的"主文而谲谏"的典范。

全诗在艺术上呈现出"中和之美"的典型特征。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特别推崇其"气象雍容而不失灵动,言辞华贵而暗藏恳切",认为这种"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审美特质,恰是儒家诗教"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完美体现。诗中天地人伦的和谐图景,既是对节令的礼赞,更是对"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一儒家理想的政治诠释。

点评

诗词雅评

此篇《中和节赐百官宴》乃唐德宗李适之作,以中和节为契,展盛世气象。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赞曰:"典丽宏赡中自具雍容之度,帝王气象与诗家才情并见,所谓'欢酣朝野同'者,非虚语也。"

"韶年启仲序"四句,吴乔《围炉诗话》评其:"发端庄重整肃,'肇兹'二字尤见制礼作乐之思,帝王笔墨自与词客不同。"而"云开洒膏露"一联,王夫之《唐诗评选》称其:"化工之笔,不着一字而春意自溢,膏露河津之喻,恰合中和本义。"

末四句归本于农事,纪昀《瀛奎律髓刊误》点出:"'东作肆勤'一转,使应制诗顿生民胞物与之怀,德宗诗往往于藻丽间见悯农之意,此其可贵处。"至若"惭非熏风唱"之结,方回《瀛奎律髓》叹云:"以谦辞作收,愈显帝王雅量,所谓'慰吾人'者,正见君臣一体之心。"

全诗章法,钱谦益《列朝诗集》总评曰:"中和之旨,不独在节令,更在朝野同欢之象。德宗此制,可作盛唐遗响观,虽不及开元气象,然'生德区宇均'五字,已得风雅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