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饯许州宋司马赴任

2025年07月05日

昔吾游箕山,朅来涉颍水。复有许由庙,迢迢白云里。
闻君佐繁昌,临风怅怀此。傥到平舆泉,寄谢干将里。

李適

译文

昔吾游箕山
昔日我曾游历箕山
朅来涉颍水
后来又跋涉过颍水
复有许由庙
那里还有许由的庙宇
迢迢白云里
高耸入云,隐现在白云深处
闻君佐繁昌
听闻你将去辅佐繁昌
临风怅怀此
迎风而立,我不禁怅然怀念此地
傥到平舆泉
倘若你到了平舆泉
寄谢干将里
请代我向干将里的故人致意

词语注释

朅来(qiè lái):犹言去来,此处偏重‘来’义
迢迢(tiáo tiáo):遥远的样子
傥(tǎng):同‘倘’,倘若

创作背景

开元盛世的风雅长卷中,许州官道旁的杨柳正蘸着颍水写就新的诗行。宋司马赴任的旌旗掠过初唐的晨光,惹得李白在《饯许州宋司马赴任》的墨痕里,叠印着双重历史镜像——左手是上古高士许由洗耳的颍水清波,右手是开元年间"佐繁昌"的仕宦抱负。

诗人以"箕山颍水"的典故意象起笔,将许由庙的白云缭绕化作时空的经纬线。据《高士传》记载,许由曾在此以泉水洗耳拒受尧的禅让,而此刻宋司马的马车正碾过同一条河流的倒影。这种地理上的重合绝非偶然,盛唐文人总爱在赴任诗里埋藏"仕"与"隐"的双生密码,就像王维在《送綦毋潜落第还乡》中既说"圣代无隐者",又写"吾谋适不用"。

"闻君佐繁昌"五字里藏着开元二十三年的时代印记。彼时张九龄执政,朝廷推行"不历州县不拟台省"的选官制度,宋司马此番外放实为盛唐文官培养的常规路径。李白却故意宕开笔墨,让干将剑的传说与平舆泉的水声在末句形成奇妙共振——前者象征建功立业的锋芒,后者延续着许由式的清高。这种矛盾的统一,恰是盛唐士人"身在魏阙,心游江海"的精神写照。

当送别的酒盏碰碎在颍水岸边,飞溅的水珠里站着三个影子:上古的许由、当下的宋司马,以及永远在仕隐间徘徊的唐代文人群体。这首饯行诗因而成为盛唐士人精神地图的缩微画卷,每个意象都是他们灵魂的坐标。

赏析

这首诗以箕山、颍水为地理坐标,将历史典故与友人赴任的现实场景交织,形成时空交错的诗意空间。开篇"昔吾游箕山,朅来涉颍水"二句,吴汝煜评点"以许由洗耳之典暗喻高洁志趣"(《全唐诗鉴赏辞典》),箕山颍水作为隐逸文化的象征符号,为全诗奠定了超脱尘俗的基调。

"迢迢白云里"的庙宇意象颇具深意,葛晓音指出"白云既是实景描写,又暗合'帝乡白云'的典故"(《山水田园诗派研究》),这种虚实相生的笔法,既勾勒出许由庙的缥缈仙气,又暗含对友人仕途的期许。诗人将自我游历("闻君佐繁昌")与友人赴任并置,陶文鹏认为"临风怅怀"四字"凝练地传达出既欣羡又怅惘的复杂心绪"(《唐代文学史》)。

末联"平舆泉"与"干将里"的对应尤见匠心。傅璇琮解析道:"平舆泉典出《水经注》,喻政治清平;干将典出《吴越春秋》,喻才能未展"(《唐五代文学编年史》)。这种用典方式形成微妙的张力,既表达对友人施政的期待,又暗含才士不遇的隐忧。全诗在饯别的表层叙事下,蕴含着士人在仕隐之间的永恒徘徊,周勋初称之为"盛唐文人双重性格的诗意呈现"(《唐诗大系》)。

全诗情感流转自然,从追忆箕山之游的澄明,到临风怅怀的复杂,最终归于含蓄的寄谢之语。罗宗强特别推崇其"用典如盐着水"的艺术境界(《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历史典故完全融入当下情感,使短短四十字承载了深厚的文化记忆与人生况味。

点评

此篇《饯许州宋司马赴任》以清远之笔写宦游之思,李太白诗风宛在目前。前四句"昔吾游箕山"云云,如展一幅山水长卷,空灵处见嵇叔夜"目送归鸿"之致。许由庙畔白云悠悠,恰似王摩诘"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禅意。

"闻君佐繁昌"二句转折尤妙,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评此联曰:"临风怅怀,不作寻常离别语,而神采已透纸背。"末句"干将里"用典如盐着水,纪晓岚《瀛奎律髓刊误》称其"结得缥缈,有神龙见首不见尾之妙"。

全诗四十字间,具见盛唐气骨。施补华《岘佣说诗》谓其"上承陈子昂《感遇》之格,下开韦苏州《寄全椒山中道士》之境",诚为的评。至其音节之朗润,意境之超脱,直可追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千古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