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十四年,大唐正值盛世华章。玄宗皇帝于东堂设宴,为同日拜相的源乾曜、张说及晋位太子少傅的宋璟赐下这首《赐诗》,墨香里浸透着一个时代的政治智慧与风雅气象。
是年长安的春色格外明丽,三省六部的朱紫官员们却嗅到了朝局新风——皇帝以"同日命官"的巧思,将三位重臣的任命化作一场精心编排的政坛合奏。源乾曜以清俭著称执掌尚书省,张说以文采飞扬领衔中书门,而刚卸任刑部尚书的宋璟则入主东宫。这般人事布局,恰似诗中"赤帝收三杰"的喻指,将汉高祖得萧何、张良、韩信的典故化入盛唐语境。
紫宸殿东堂的琉璃檐下,君臣举觞时可见"鹓鸾同拜日"的盛况。玄宗特意选用《卿云歌》古调为宴乐,让"乐聚南宫宴,觞连北斗醇"的描写有了具体注脚。更耐人寻味的是"复辍台衡老"之句,暗合《大唐新语》所载宋璟屡请致仕的旧事,皇帝却以调护东宫之任挽留这位开元贤相。
鎏金错银的宫灯映照着御笔亲题的"俾予成百揆",这分明是化用《尚书》"纳于百揆"的典故。玄宗将治国比作"垂拱问彝伦",恰与其早年所撰《孝经注》中"垂衣裳而天下治"的政论相呼应。当张说在席间即兴赋诗应和时,谁又能想到,这场雅集竟成为开元中期文人政治最璀璨的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