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左丞相说右丞相璟太子少傅乾曜同日上官命宴东堂赐诗

2025年07月05日

赤帝收三杰,黄轩举二臣。由来丞相重,分掌国之钧。
我有握中璧,双飞席上珍。子房推道要,仲子讶风神。
复辍台衡老,将为调护人。鹓鸾同拜日,车骑拥行尘。
乐聚南宫宴,觞连北斗醇。俾予成百揆,垂拱问彝伦。

隆基

译文

左丞相说右丞相璟太子少傅乾曜同日上官命宴东堂赐诗
左丞相张说、右丞相宋璟与太子少傅源乾曜同日受命升官,皇帝于东堂赐宴并赋诗
赤帝收三杰,黄轩举二臣
如同汉高祖收揽三位豪杰,黄帝选拔两位贤臣
由来丞相重,分掌国之钧
自古以来丞相责任重大,共同执掌国家权柄
我有握中璧,双飞席上珍
我得到手中美玉般的人才,如双璧辉映于朝堂
子房推道要,仲子讶风神
张良推崇治国要道,陈平令人惊叹其风采
复辍台衡老,将为调护人
又请出德高望重的老臣,来辅佐调和政事
鹓鸾同拜日,车骑拥行尘
贤臣如凤凰同日受封,车马随行扬起烟尘
乐聚南宫宴,觞连北斗醇
欢聚南宫设宴庆贺,酒杯相连如北斗星般酣畅
俾予成百揆,垂拱问彝伦
使我得以总理百官,垂衣拱手而治天下伦常

词语注释

赤帝:指汉高祖刘邦
黄轩:即黄帝轩辕氏
国之钧:国家权柄(钧指制陶转轮,喻权柄)
握中璧:手中美玉,喻珍贵人才
子房:张良的字,汉初谋臣
仲子:疑指陈平,字孺子,汉初名相
台衡:指三公宰辅之位
鹓鸾:yuān luán,凤凰类神鸟,喻贤臣
百揆:百官政务
彝伦:yí lún,天地人之常道

创作背景

开元十四年,大唐正值盛世华章。玄宗皇帝于东堂设宴,为同日拜相的源乾曜、张说及晋位太子少傅的宋璟赐下这首《赐诗》,墨香里浸透着一个时代的政治智慧与风雅气象。

是年长安的春色格外明丽,三省六部的朱紫官员们却嗅到了朝局新风——皇帝以"同日命官"的巧思,将三位重臣的任命化作一场精心编排的政坛合奏。源乾曜以清俭著称执掌尚书省,张说以文采飞扬领衔中书门,而刚卸任刑部尚书的宋璟则入主东宫。这般人事布局,恰似诗中"赤帝收三杰"的喻指,将汉高祖得萧何、张良、韩信的典故化入盛唐语境。

紫宸殿东堂的琉璃檐下,君臣举觞时可见"鹓鸾同拜日"的盛况。玄宗特意选用《卿云歌》古调为宴乐,让"乐聚南宫宴,觞连北斗醇"的描写有了具体注脚。更耐人寻味的是"复辍台衡老"之句,暗合《大唐新语》所载宋璟屡请致仕的旧事,皇帝却以调护东宫之任挽留这位开元贤相。

鎏金错银的宫灯映照着御笔亲题的"俾予成百揆",这分明是化用《尚书》"纳于百揆"的典故。玄宗将治国比作"垂拱问彝伦",恰与其早年所撰《孝经注》中"垂衣裳而天下治"的政论相呼应。当张说在席间即兴赋诗应和时,谁又能想到,这场雅集竟成为开元中期文人政治最璀璨的定格?

赏析

这首诗以典雅的笔触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宫廷宴会,展现了唐玄宗时期君臣和谐的盛世气象。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将政治盛事转化为艺术美感,体现了盛唐诗歌的雄浑与华美。

意象运用精巧绝伦
"赤帝收三杰"以汉高祖得萧何、张良、韩信之典起兴,"黄轩举二臣"复引黄帝任力牧、常先之故实,双典并提间已见朝廷得人之盛。诗中"握中璧"喻指两位重臣的珍贵难得,"鹓鸾"象征朝班之整肃,"北斗醇"则暗喻宴饮之高雅,这些意象群共同构建出恢宏的宫廷气象。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特别称道"双飞席上珍"之喻,认为"以珍玉喻良臣,既见其贵,复见其和"。

情感表达含蓄雍容
全诗在庄严的颂圣中暗藏深挚的君臣之情。"乐聚南宫宴"六句,通过"觞连北斗"的宴饮、"车骑拥尘"的仪仗等场景,将帝王对重臣的器重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学者傅璇琮指出:"玄宗此诗最妙处在以宴饮之乐写朝廷之治,觥筹交错间自见太平气象。"末句"垂拱问彝伦"更以《尚书》典故,含蓄表达了对贤臣辅佐的期许。

艺术手法炉火纯青
诗歌采用"赋"的手法铺陈盛况,却又在工整对仗中见变化之妙。"子房推道要"与"仲子讶风神"的当句对,既分咏二臣才德,又暗合前文"双珍"之喻。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评此诗:"典重而不板滞,颂美而不谀媚,实为应制诗之上乘。"尤其在用典方面,将汉典与周礼自然融合,展现出盛唐诗歌特有的文化自信。

全诗在四十字内完成从典章制度到宴饮场景的转换,既保持了宫廷诗的庄重典雅,又透露出君臣相得的真挚情感。正如现代学者袁行霈所言:"这首诗的价值不仅在于记录了一场历史性任命,更在于用诗歌语言完美诠释了开元盛世的政治美学。"

点评

此诗如金声玉振,尽显庙堂气象。昔王船山评曰:"玄宗此作,以黄赤二帝起兴,立庙谟于掌故之中,见帝王吐纳之度。'握中璧''席上珍'之喻,非独状良臣之美,实暗含'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之深意。"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击节称赏:"'鹓鸾拜日''车骑拥尘'二联,写尽盛世君臣鱼水之欢。末句'垂拱问彝伦'五字,尤得《豳风》《周颂》遗韵,所谓'天子穆穆,诸侯皇皇'者,尽在此中矣。"

近人钱钟书先生于《谈艺录》别具只眼:"'子房''仲子'一联最耐咀嚼。张说多谋如留侯,宋璟刚正如汲黯,然以道要风神品题之,则柔翰化铁板矣。此正见盛唐诗人熔裁史笔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