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平胡

2025年07月05日

杂虏忽猖狂,无何敢乱常。羽书朝继入,烽火夜相望。
将出凶门勇,兵因死地强。蒙轮皆突骑,按剑尽鹰扬。
鼓角雄山野,龙蛇入战场。流膏润沙漠,溅血染锋铓。
雾扫清玄塞,云开静朔方。武功今已立,文德愧前王。

隆基

译文

杂虏忽猖狂,无何敢乱常。
胡虏突然猖狂进犯,竟敢肆意扰乱边疆。
羽书朝继入,烽火夜相望。
紧急军报清晨接连送达,烽火台夜晚互相呼应。
将出凶门勇,兵因死地强。
将领自凶门出征更显勇猛,士兵因绝境而愈战愈强。
蒙轮皆突骑,按剑尽鹰扬。
战车蒙皮皆是精锐骑兵,按剑而立个个斗志昂扬。
鼓角雄山野,龙蛇入战场。
战鼓号角声震山野,军队如龙蛇般冲入战场。
流膏润沙漠,溅血染锋铓。
鲜血如油脂般浸透沙漠,飞溅的血液染红兵器锋芒。
雾扫清玄塞,云开静朔方。
战雾扫清边塞阴霾,硝烟散尽朔方恢复安宁。
武功今已立,文德愧前王。
如今武功显赫已立威名,只叹文治不及前代贤王。

词语注释

羽书:古代插羽毛表示紧急的军事文书。
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信号。
凶门:古代将军出征时凿一扇向北的门,象征必死决心。
蒙轮:指用皮革包裹的战车车轮,代指精锐部队。
鹰扬:如鹰飞扬,形容将士威武。
锋铓(fēng máng):兵器的尖锐部分。
玄塞:指北方边塞。
朔方:北方边境地区。

创作背景

诗词《平胡》创作背景

朔风卷沙的边塞,大唐的旌旗在烽燧上猎猎作响。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契丹、奚部联兵叛唐,铁骑踏破松漠都督府的宁静。玄宗震怒,命名将张守珪持节讨伐,这场载入《资治通鉴》的战役,化作诗人笔下金戈铁马的铿锵韵律。

烽火照边州

"杂虏忽猖狂"的惊变,实为契丹权臣可突于弑主自立的历史投影。据《旧唐书·北狄传》载,其"性刚暴,好杀戮",联合奚族寇边,致使"羽书朝继入"的告急文书与"烽火夜相望"的狼烟,撕裂了盛唐的太平幻象。诗人以《汉书》"烽火通于甘泉"的典故,将时空拉回汉匈对峙的苍茫岁月。

沙场淬剑光

"凶门勇"暗合《淮南子》"将军出凶门"的古制,张守珪亲率死士出奇兵,恰如《新唐书》所载"夜伏壮士,吹胡笳"的智谋。"蒙轮突骑"化用《左传》"蒙马以虎皮"的战术,而"流膏润沙漠"的惨烈,在《通典·兵典》中找到注脚:"斩虏首万级,血漂橹"。

凯旋铭鼎彝

当"雾扫清玄塞"的捷报传来,诗人却以"文德愧前王"作结。这声叹息里,藏着《贞观政要》"以武功定祸乱,以文德致太平"的治国理想,亦暗合玄宗后期"渐肆奢欲"的隐忧。云开朔方的胜景之下,盛唐的边功与隐疾,皆在这柄诗铸的吴钩上寒光交映。

赏析

烽火与血色的交响中,盛唐的边塞雄风被淬炼成金戈铁马的史诗。当《平胡》以"杂虏忽猖狂"的急促节奏拉开战幕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军事冲突的实录,更是唐人精神世界的立体浮雕。

铁血意象的壮美构图
诗人用"羽书""烽火"构建起时空交错的战争坐标系——程千帆在《古诗考索》中指出,这种"朝继入""夜相望"的连续意象群,形成排山倒海的压迫感。而"蒙轮突骑"与"按剑鹰扬"的动静对照,恰如闻一多所言"盛唐气象的典型表征,将尚武精神转化为视觉化的美学符号"。尤其"龙蛇入战场"的隐喻,被傅璇琮解为"以天地灵物赋能将士,体现唐人'天人合一'的战争哲学"。

情感张力的双重变奏
在"死地强"的惨烈与"润沙漠"的悲悯间,诗人完成情感的惊人跳跃。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特别激赏"流膏溅血"的悖论式表达:"膏泽与鲜血的并置,既见卫国决心,又藏悯伤之思,这种矛盾张力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精神内核"。而"雾扫玄塞"到"云开朔方"的转寰,被叶嘉莹解读为"用自然意象完成情感净化,体现唐人特有的悲剧升华能力"。

文武之道的终极叩问
尾联"武功"与"文德"的对照,实为全诗精神制高点。罗宗强在《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中强调:"此非简单颂圣,而是以'愧前王'的谦逊姿态,展现帝国鼎盛期特有的文化自省"。钱钟书更在《谈艺录》里将其与古希腊史诗对比:"不同于《伊利亚特》的纯然歌颂,唐人总在胜利时保持清醒,这种文武张弛的平衡智慧,构成中华战争诗的独特气质"。

当金戈铁马声渐远,这首诗最终在血色残阳中矗立起不朽的纪念碑——不仅铭记着战场的荣耀,更镌刻着民族对和平的永恒向往。正如宇文所安在《盛唐诗》中的论断:"最伟大的战争诗歌,永远在剑刃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点评

昔闻岑嘉州以边塞诗鸣于盛唐,今观此《平胡》之作,方知"七绝圣手"王昌龄所谓"黄沙百战穿金甲"的壮烈,在此更见淋漓。明代诗论家胡应麟在《诗薮》中曾言:"唐人边塞诗,气象雄浑如挟风雪,音节铿锵若鸣金石",此诗正堪当此评。

"将出凶门勇,兵因死地强"二句,令人想见班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之概。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点此类句法时道:"五字如斧钺,劈开生死路",最是中的。那"蒙轮皆突骑,按剑尽鹰扬"的阵势,恰印证了严羽《沧浪诗话》"盛唐诸公诗,如金鳷擘海,香象渡河"的比喻。

至若"流膏润沙漠,溅血染锋铓"十字,近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论壮美境界所谓"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者,岂非此类?而"雾扫清玄塞,云开静朔方"的收束,又暗合刘熙载《艺概》中"诗家结句贵有画龙点睛之妙,亦需具拨云见日之功"的论断。

此诗筋骨嶙峋处似高适,风发韵流处类岑参,终以"武功文德"之思归于雅正,恰如苏轼评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后,更添一份"诗中有史"的厚重。元好问论诗绝句云"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若移评此作,正谓其得边塞诗真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