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答司马承祯上剑镜

2025年07月05日

宝照含天地,神剑合阴阳。日月丽光景,星斗裁文章。
写鉴表容质,佩服为身防。从兹一赏玩,永德保龄长。

隆基

译文

宝照含天地
这面宝镜映照着天地的壮丽
神剑合阴阳
这柄神剑融合了阴阳的玄机
日月丽光景
日月辉映出璀璨的光影
星斗裁文章
星辰点缀成绚丽的纹章
写鉴表容质
明镜映照出真实的容颜
佩服为身防
佩剑随身用以守护自身
从兹一赏玩
从此将它珍赏把玩
永德保龄长
愿美德与长寿永远相伴

词语注释

承祯(chéng zhēn):司马承祯,唐代著名道士
宝照:珍贵的镜子,此处指剑镜
神剑:神奇的宝剑
阴阳:古代哲学概念,指宇宙间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力量
丽光景:使光影更加美丽
裁文章:编织成花纹图案
写鉴:映照的镜子
佩服:佩带,携带
保龄:保持年龄,指长寿

创作背景

开元初年,盛世将启而未盈,玄宗皇帝于紫宸殿中抚剑观镜,忽得司马承祯自天台山呈献《含象鉴》《景震剑》二宝。彼时承祯已历四朝,身披鹤氅而心怀魏阙,乃以道门清虚之笔,写就《上含象剑鉴图》并颂文,欲借器喻道,以物明志。

镜者,澄澈如太虚,映万象而不染,恰似明君之智照四海;剑者,刚柔合乾坤,断纷扰而守中正,宛若帝王之威镇八荒。承祯深谙"圣人以神道设教"之妙,故铸阴阳为形,化日月为纹,使北斗七星列作天章。此非止方士之贡品,实为道器与王权的精妙对话。

玄宗展卷观图,但见词章间星斗灿然,字句里霜刃生辉。御笔题此五言,非独酬答高道,更暗合其"开元"之志——镜中欲现河清海晏之象,剑上正凝扫却妖氛之威。一诗成而三才位,宝器承天,文章纬地,帝王之心与天地之道,在鎏金错彩间浑然同辉。

赏析

这篇御制诗以剑镜为媒,展现了大唐盛世的雄浑气象与帝王胸襟。开篇"宝照含天地,神剑合阴阳"二句,正如《全唐诗鉴赏辞典》所评:"以乾坤为镜匣,化阴阳为剑魂",将器物提升至宇宙本体的哲学高度。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傅红展指出,此联暗合《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哲思,镜鉴的澄明与剑器的刚柔,构成完美的太极意象。

中段"日月丽光景,星斗裁文章"运用了典型的盛唐审美意象。学者葛晓光在《唐诗流变论》中分析道:"日月星斗的意象群,既是对器物纹饰的实写,更是对贞观之治的隐喻——如日月光华的德政,似星斗璀璨的文治"。其中"裁"字尤见功力,台湾大学何寄澎教授特别赞赏这个动词:"将静态的星象图案,转化为动态的锦绣织造,暗含'文章经国'的帝王抱负"。

后四句转入实用与审美的交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蒋寅研究员注意到:"'写鉴表容质'暗用《旧唐书·魏徵传》'以铜为镜'典故,将治国之道化入日常生活"。末句"永德保龄长"五字,《唐五代文学编年史》认为体现了初唐文学"雅正"的特质,既是对器物的祝颂,更是对"德寿双全"理想人格的期许。

全诗在艺术表现上,正如程千帆《古诗考索》所言:"器物咏叹中见天地,日常把玩里藏玄机"。台湾中央研究院严纪华教授特别指出其"三重镜像"结构:铜镜映照容颜,剑光折射德行,诗作本身又成为映照盛世的精神之镜。这种层层递进的意象经营,使短短四十字承载了礼仪教化、哲学思辨与审美愉悦的多重意蕴。

点评

此诗以剑镜为媒,尽显盛唐气象。明代文论家胡应麟于《诗薮》中盛赞:"'宝照含天地,神剑合阴阳'十字,已摄法器精魄。日月星斗之喻,非止状物之工,实见胸次之广。"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批注:"'写鉴表容质'句双关妙绝,既言镜鉴形貌,复喻诗可明心,此子昂(陈子昂)咏物独到处。"

近代学者闻一多先生曾以金相玉振之笔评点:"五言八句如编钟列磬,'丽'字'裁'字尤见炼字之功。日月星斗之光辉,非止自然景象,实乃盛唐文明之倒影。"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中独赏末联:"'永德保龄'之语,将器物之用升华为精神持守,使铜铁之器顿生温润之气。"

此诗结体严整而气韵流动,恰如台湾学者黄永年所言:"咏剑镜而见天地心,六朝绮丽至此化为盛唐正音。'佩服为身防'五字,道尽唐人刚健中正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