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度石门山

2025年07月05日

石门千仞断,迸水落遥空。道束悬崖半,桥欹绝涧中。
仰攀人屡息,直下骑才通。泥拥奔蛇径,云埋伏兽丛。
星躔牛斗北,地脉象牙东。开塞随行变,高深触望同。
江声连骤雨,日气抱残虹。未改朱明律,先含白露风。
坚贞深不惮,险涩谅难穷。有异登临赏,徒为造化功。

审言

译文

石门千仞断,迸水落遥空。
石门山高耸千仞,仿佛被生生截断;瀑布飞泻而下,如自遥远的天际坠落。
道束悬崖半,桥欹绝涧中。
狭窄的小路紧贴着半山悬崖,歪斜的桥梁横跨在深涧之上。
仰攀人屡息,直下骑才通。
向上攀登时,人们屡屡停步喘息;向下直行时,只有骑马才能勉强通过。
泥拥奔蛇径,云埋伏兽丛。
泥泞的小路蜿蜒如蛇,云雾笼罩着潜伏猛兽的丛林。
星躔牛斗北,地脉象牙东。
星辰运行至牛斗二星之北,地脉延伸向象牙山之东。
开塞随行变,高深触望同。
山势的开合随着行进不断变化,无论高处还是深谷,眼中的景象同样令人惊叹。
江声连骤雨,日气抱残虹。
江水的轰鸣与骤雨相连,夕阳的余晖环抱着残留的彩虹。
未改朱明律,先含白露风。
夏日的节律尚未改变,却已先迎来了带着白露的秋风。
坚贞深不惮,险涩谅难穷。
我怀着坚定的意志毫不畏惧,深知这险峻崎岖难以穷尽。
有异登临赏,徒为造化功。
此番登临欣赏到的奇异景色,不过是天地造化的鬼斧神工。

词语注释

仞(rèn): 古代长度单位,一仞约为八尺。
欹(qī): 倾斜,歪斜。
躔(chán): 星辰运行的轨迹。
牛斗: 指牛宿和斗宿,二十八星宿中的两个星宿。
朱明: 指夏季。
白露: 二十四节气之一,此处指秋天的风。
险涩: 险阻崎岖。

创作背景

诗词《度石门山》创作背景

唐开元年间,杜审言溯西江而上,途经端州石门山时,被雄奇险绝的岭南地貌震撼,遂以刀劈斧削之笔力写下此诗。石门双峰如鬼斧劈就,两岸崖壁相距不过三十丈,却陡升千仞直插霄汉,正是诗中"石门千仞断"之景。时值孟秋七月,岭南瘴气未消而白露已至,诗人目睹"迸水落遥空"的飞瀑与"桥欹绝涧中"的古栈道,将地理志中"端州地形如象牙"的记载化入"地脉象牙东"之句。

此诗暗含三重时空交响:其一是秦汉古道遗存,汉武帝平南越时开凿的磴道仍"泥拥奔蛇径";其二是南朝谢灵运"寻山陟岭必造幽峻"的探险精神,在"仰攀人屡息"的喘息声中复现;其三是初唐文人"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的审美传统,"星躔牛斗北"的天象描写与"江声连骤雨"的气象变幻,构成天人感应的壮阔画卷。当时岭南贬谪文人常经此道,杜审言以"坚贞深不惮"自况,将险峻地理转化为精神隐喻,成就了这首融合地理学、天文学与生命哲思的山水杰作。

赏析

《度石门山》以雄奇险峻的笔触勾勒出石门山的磅礴气象,诗人通过极具张力的空间构建与精妙的自然意象群,将山水之险与人生感悟熔铸为壮美的艺术境界。

一、意象经营的立体化呈现
诗中"千仞断""遥空""悬崖半""绝涧"等意象形成垂直维度的强烈压迫感,吴小如评此"以空间切割制造视觉震撼"(《唐诗鉴赏辞典》)。尤其"桥欹绝涧中"的"欹"字,既写危桥斜挂之态,又暗含行旅惊心之情,王水照指出此为"物态与心绪的双重摹写"(《唐宋文学十讲》)。而"奔蛇径""伏兽丛"的动物化比喻,赋予静态山石以动态威慑,钱锺书谓之"化险为奇"的典型手法(《谈艺录》)。

二、情感脉络的层递深化
前八句以征服险阻的艰辛铺陈("仰攀人屡息""泥拥")展现生命的顽强,后八句转向宇宙时空的哲思。袁行霈特别激赏"星躔牛斗北,地脉象牙东"二句:"将地理方位纳入天文坐标系,使山水获得永恒感"(《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尾联"徒为造化功"的慨叹,叶嘉莹解读为"对自然伟力的敬畏与人类渺小的清醒认知"(《迦陵论诗丛稿》),这种由具象到抽象的升华,构成杜审言山水诗特有的精神高度。

三、艺术表现的突破性
诗中"江声连骤雨,日气抱残虹"采用通感手法,葛晓音强调其"打破感官界限的创新性"(《山水田园诗派研究》)。而"开塞随行变"的动态视角,罗宗强认为是"六朝山水诗向盛唐气象过渡的关键技巧"(《隋唐五代文学史》)。这种既保持齐梁诗精工锤炼,又注入雄浑气骨的创作特征,正是初唐律诗走向成熟的标志。

点评

名家点评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盛赞此诗:"笔力千钧,凿空奇语。'迸水落遥空'五字,已画尽石门飞瀑之神。后复以'桥欹绝涧''云埋伏兽'等句层层皴染,遂令险绝之境如在目前。"

桐城派大家姚鼐《五七言今体诗钞》评点:"通篇以'断'字为骨,'道束''桥欹'见人工之巧,'星躔''地脉'显地理之奇。至若'江声连骤雨,日气抱残虹'一联,阴阳昏晓变化,直追老杜《望岳》气象。"

近代学者俞陛云《诗境浅说》特别推崇结句:"'徒为造化功'五字作收,如撞洪钟余韵不绝。前十六句极写险峻,至此忽作天问式慨叹,盖太白云'良工措意'、少陵言'造化钟神',此诗兼得两家妙谛。"

词学大师龙榆生《唐宋诗举要》笺注:"'泥拥奔蛇径,云埋伏兽丛'二句,以动写静,化险为美。较之王维'泉声咽危石'更见力度,较之孟浩然'熊咆龙吟殷岩泉'愈显凝练,中唐山水诗之巅峰造极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