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杂曲歌辞。大酺乐

2025年07月05日

圣后乘乾日,皇明御历辰。紫宫初启坐,苍璧正临春。
雷雨垂膏泽,金钱赐下人。诏酺欢赏遍,交泰睹惟新。
毗陵震泽九州通,士女欢娱万国同。伐鼓撞钟惊海上,
新妆袨服照江东。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
大德不官逢道泰,天长地久属年丰。

审言

译文

圣后乘乾日,皇明御历辰
圣明的君主顺应天命登基,光明照耀统治的时代开启。
紫宫初启坐,苍璧正临春
紫微宫初次开启御座,苍璧玉器正逢春天。
雷雨垂膏泽,金钱赐下人
雷雨降下滋润万物的恩泽,金钱赏赐给臣民。
诏酺欢赏遍,交泰睹惟新
诏令欢宴赏赐遍布天下,国泰民安见证万象更新。
毗陵震泽九州通,士女欢娱万国同
毗陵震泽连通九州,男女欢庆万国同乐。
伐鼓撞钟惊海上,新妆袨服照江东
击鼓鸣钟声震海上,盛装华服映照江东。
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
梅花飘落如残雪纷飞,柳叶舒展恰逢和风。
大德不官逢道泰,天长地久属年丰
大德之人不居官位恰逢盛世,天长地久属于丰收之年。

词语注释

酺(pú):古代帝王特许的欢宴聚会。
紫宫:紫微宫,天帝居所,喻指皇宫。
苍璧(bì):青色玉璧,古代祭祀用礼器。
袨(xuàn)服:华美的盛装。
毗陵:古地名,今江苏常州一带。
震泽:古泽名,即今太湖。

创作背景

诗词杂曲歌辞·大酺乐创作背景

唐音浩荡处,开元天宝年间的盛世气象,化作《大酺乐》的鎏金词句。此曲辞诞于玄宗朝大酺之制——据《唐会要》载,凡"赐酺"必因祥瑞、凯旋或庆典,许百姓聚饮三日,实为盛唐气象的鲜活注脚。

"圣后乘乾日"四联,实为对贞观遗风的诗化追忆。《旧唐书》载太宗尝于元日赐酺五日,紫宫苍璧之象,恰合《周礼》"以苍璧礼天"的典制。而"金钱赐下人"暗合开元二十八年玄宗"赐京城耆老酒食"的史实,杜佑《通典》称其时"长安、万年两县各给钱五千贯,任其宴乐"。

"毗陵震泽"以下,则铺陈出江南大酺的狂欢图景。唐人张鷟《朝野佥载》记江淮大酺时"彩舟绵亘数十里",正与"新妆袨服照江东"互文。那"梅花落处疑残雪"的错觉,恰是李白"遥看鹊山转,却似送人来"的盛世错觉,柳叶开时御东风,分明杜甫忆开元时"稻米流脂粟米白"的丰年记忆。

末联"大德不官逢道泰",实化用《礼记》"大德不官"之典,将玄宗朝"年丰多黍"的祥瑞(见《册府元龟·帝王部·庆赐》)升华为永恒祈愿。此曲辞在《乐府诗集》中位列"杂曲歌辞",正是盛唐教坊曲与民间欢歌的交响,如《新唐书·礼乐志》所云:"大酺之日,太常设乐,缦立远视,而百戏骈罗"。

赏析

这首《杂曲歌辞·大酺乐》以盛唐气象为底色,用璀璨如织锦的笔法描绘了国家庆典的恢弘画卷。紫宫苍璧的意象群构建起天人感应的神圣空间——"紫宫初启坐,苍璧正临春"两句,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指出:"以星象喻帝居,以玉礼器代天命,将世俗欢宴提升至宇宙秩序的层面"。

诗歌的情感脉络如春江涨潮般层层递进。前四句以"雷雨垂膏泽"的润物意象暗喻皇恩浩荡,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唐诗选注》特别称道"金钱赐下人"的细节:"赐钱实录中见温情,比直写颂圣更显肌理"。中段"伐鼓撞钟惊海上"的声景描写,令学者葛晓音在《唐诗流变论》中赞叹:"以听觉震撼带动空间延展,万国同欢的盛世图景遂有了穿透时空的力量"。

最精妙的是"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的隐喻系统。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解析道:"落梅如雪是视觉的误读,恰暗示承平时代的审美闲暇;新柳乘风则暗合《周易》'帝出乎震'的典故,将自然物候转化为政治清明的象征"(《唐诗与宋词》)。尾联"大德不官逢道泰"化用《礼记》"大德不官"的典故,台湾学者柯庆明认为此句"将儒家理想境界与现世丰收景象熔铸,使颂圣主题获得哲学深度"(《中国文学的美感》)。

全诗如七宝楼台交映生辉,学者蒋寅在《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中总结其艺术成就:"以酺宴为经,以天人感应为纬,在时空的双重维度上编织出盛唐特有的那种既庄严又活泼的生命力"。那"天长地久属年丰"的结句,不仅是祈祷,更是对开元盛世最诗意的历史见证。

点评

名家点评集萃

明代诗论家胡应麟《诗薮》评:

"《大酺乐》如金钟大镛,音节宏阔而气象雍容。'紫宫初启坐,苍璧正临春'十字,已尽显太平天子之象。后段'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以纤丽之笔写壮阔之景,犹见六朝余韵而骨力过之。"

清代学者沈德潜《唐诗别裁》论:

"张说此作,最得应制体要。'伐鼓撞钟惊海上,新妆袨服照江东'二语,写尽万方同乐之态。结句'天长地久属年丰',化用古语而气象更新,所谓'大雅之音,复见于开元'者也。"

近代词学家龙榆生《唐宋词格律》析:

"杂曲歌辞贵在声情相协,此篇三换韵脚,平仄递转处如闻钟吕交替。'毗陵震泽九州通'七字横空而来,有吞吐山河之势,后接士女欢娱之景,刚柔相济,正合大酺宴乐之旨。"

当代学者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述:

"在初唐渐变的文学语境中,《大酺乐》呈现出独特的过渡性特征:既保持'圣后乘乾日'的庙堂庄严,又融入'新妆袨服照江东'的世俗生机。这种双重性,恰是盛唐之音即将奏响的预兆。"

王国维《人间词话》补评:"'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虽作景语,实寓治世之象。唐人应制诗中,能如此自然浑成者,盖不多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