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奉和上元酺宴应诏

2025年07月05日

甲乙遇灾年,周隋送上弦。妖星六丈出,沴气七重悬。
赤县空无主,苍生欲问天。龟龙开宝命,云火昭灵庆。
万物睹真人,千秋逢圣政。祖宗玄泽远,文武休光盛。
大号域中平,皇威天下惊。参辰昭文物,宇宙浃声名。
汉后三章令,周王五伐兵。匈奴穷地角,本自远正朔。
骄子起天街,由来亏礼乐。一衣扫风雨,再战夷屯剥。
清明日月旦,萧索烟云涣。寒暑既平分,阴阳复贞观。
惟神谐妙物,乃圣符幽赞。下武发祯祥,平阶属会昌。
金泥封日观,璧水匝明堂。业盛勋华德,兴包天地皇。
孝思义罔极,易礼光前式。天焕三辰辉,灵书五云色。
敬时穷发敛,卜代盈千亿。五纬聚华轩,重光入望园。
公卿论至道,天子拜昌言。雷解初开出,星空即便元。
瑶台凉景荐,银阙秋阴遍。百戏骋鱼龙,千门壮宫殿。
深仁洽蛮徼,恺乐周寰县。宣室召群臣,明庭礼百神。
仰德还符日,沾恩更似春。襄城非牧竖,楚国有巴人。

杨炯

译文

甲乙遇灾年,周隋送上弦。
甲乙年间遭遇灾祸,周隋之际天象示警。
妖星六丈出,沴气七重悬。
妖异的星辰高悬六丈,不祥的云气层层笼罩。
赤县空无主,苍生欲问天。
神州大地失去君主,百姓悲恸质问苍天。
龟龙开宝命,云火昭灵庆。
龟龙献瑞开启天命,祥云圣火昭示吉庆。
万物睹真人,千秋逢圣政。
万物得见真命天子,千载难逢圣明之治。
祖宗玄泽远,文武休光盛。
先祖恩泽绵长深远,文治武功光耀盛世。
大号域中平,皇威天下惊。
帝号颁行四海升平,皇威浩荡天下震慑。
参辰昭文物,宇宙浃声名。
星辰辉映礼乐典章,帝王威名响彻寰宇。
汉后三章令,周王五伐兵。
效法汉祖约法三章,继承周武五次征伐。
匈奴穷地角,本自远正朔。
匈奴败退荒远之地,原本就偏离中原教化。
骄子起天街,由来亏礼乐。
胡人猖獗横行京都,从来不懂礼乐文明。
一衣扫风雨,再战夷屯剥。
王师所向扫清阴霾,再战平定叛乱动荡。
清明日月旦,萧索烟云涣。
清明时节朝阳初升,阴霾散尽云开雾散。
寒暑既平分,阴阳复贞观。
寒暑调和四时有序,阴阳和谐重现太平。
惟神谐妙物,乃圣符幽赞。
神明调和万物玄机,圣主德配天地幽微。
下武发祯祥,平阶属会昌。
承继祖业吉兆显现,太平阶梯通向昌盛。
金泥封日观,璧水匝明堂。
金泥封禅泰山之巅,玉璧环绕帝王明堂。
业盛勋华德,兴包天地皇。
功业显赫德被四海,复兴堪比天地圣皇。
孝思义罔极,易礼光前式。
孝思仁义永无止境,革新礼制光耀前贤。
天焕三辰辉,灵书五云色。
天空焕发日月星辉,祥云呈现五彩天书。
敬时穷发敛,卜代盈千亿。
敬畏天时慎行收放,占卜预示千秋万代。
五纬聚华轩,重光入望园。
五星齐聚华丽车驾,祥光再现皇家林苑。
公卿论至道,天子拜昌言。
百官探讨治国大道,天子采纳明智之言。
雷解初开出,星空即便元。
春雷惊蛰万物复苏,星空焕然新元开启。
瑶台凉景荐,银阙秋阴遍。
瑶台呈现清凉美景,宫阙遍染秋日晖光。
百戏骋鱼龙,千门壮宫殿。
百戏杂耍鱼龙曼衍,千门万户宫殿巍峨。
深仁洽蛮徼,恺乐周寰县。
仁德广布蛮荒之地,欢愉洋溢四海州县。
宣室召群臣,明庭礼百神。
宣室殿召集众臣工,明堂上祭祀百神灵。
仰德还符日,沾恩更似春。
仰慕圣德恰逢吉日,沐浴皇恩如沐春风。
襄城非牧竖,楚国有巴人。
襄城故事非关牧童,楚地自有巴人讴歌。

词语注释

沴气(lì qì):灾害不祥之气。
赤县:中国的别称。
苍生:百姓。
龟龙:象征祥瑞的神兽。
徼(jiào):边界。
恺乐(kǎi lè):和乐。
浃(jiā):遍及。
屯剥(zhūn bō):《易经》中的两个卦名,指艰难困顿的时期。
贞观:指太平盛世。
金泥:古代封禅时用的金粉泥。
璧水:指环绕明堂的流水,象征礼制。
五纬: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
百戏:古代乐舞杂技表演的总称。

创作背景

诗词奉和《上元酺宴应诏》创作背景

开元盛世的天人交响
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正值"忆昔开元全盛日"的黄金时代。玄宗于上元节(元宵)在长安举行盛大酺宴(帝王特许的聚饮),诏令群臣奉和应制。诗人以"甲乙遇灾年"起笔,实为曲笔映衬——周隋乱世的天象异变(《隋书·天文志》载大业十三年"妖星见虚危"),恰反衬出开元时期"龟龙开宝命"的祥瑞气象。

武德与文治的双重颂歌
诗中"汉后三章令,周王五伐兵"暗含深意:玄宗既延续太宗"文物参辰昭"的文明气象(《贞观政要》载"制礼作乐,贞观之风"),又实现"匈奴穷地角"的武功(《资治通鉴》载开元二十四年突厥请和)。"璧水匝明堂"指洛阳明堂(《旧唐书》载玄宗亲祀昊天上帝于此),将汉武帝"金泥封日观"的封禅传统转化为更典雅的礼仪展演。

上元夜的神圣剧场
"瑶台凉景荐"至"千门壮宫殿"的华彩段落,实为唐代元宵盛况的真实写照。《开元天宝遗事》载:"置百枝灯树,高八十尺……百里皆见"。诗人以"百戏鱼龙"(《汉书·西域传赞》注"鱼龙者,为舍利之兽")的古老戏礼,勾连起"孝思义罔极"的儒家伦理,使酺宴成为"天人同庆"的仪式空间。

楚调唐音的完美融合
末句"襄城非牧竖,楚国有巴人"暗用宋玉《对楚王问》典故。玄宗曾于开元十年作《春中兴庆宫酺宴》诗序强调"欢比鱼藻,惠及菁莪",此诗以楚辞体式融入应制诗框架,既符合"天子拜昌言"的礼制要求,又保留"沾恩更似春"的个人抒情,堪称盛唐"文质彬彬"的典范。

赏析

这首诗以宏阔的时空视野展开,开篇"甲乙遇灾年"六句通过星象异变、沴气悬天的意象,营造出末世般的紧张氛围。权威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指出,此段"以天文灾异暗喻隋末乱世,为后文颂圣埋下强烈反差",赤县无主的苍凉与"龟龙开宝命"的祥瑞形成戏剧性转折。

中段"万物睹真人"至"再战夷屯剥"以排比句式构建盛世图景。程千帆在《古诗考索》中盛赞此部分"将帝王功业与天地秩序相融,'参辰昭文物'等句体现初唐特有的宇宙意识"。其中"汉后三章令,周王五伐兵"的典故运用,被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评为"以历史镜像映照当下,使颂圣具有时空纵深感"。

"清明日月旦"以下十六句转入对太平气象的铺陈。学者葛晓音在《八代诗史》中特别分析"寒暑平分"的意象,认为"将政治清明喻为自然节律的和谐,是初唐应制诗的典型手法"。而"金泥封日观,璧水匝明堂"的壮丽场景,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解读为"通过祭祀仪典的庄严,展现天人感应的政治理想"。

结尾"百戏骋鱼龙"等句尤为精彩。莫砺锋《唐宋诗歌论集》指出:"鱼龙曼衍之戏与千门宫殿的并置,将世俗欢乐纳入帝国威仪,体现'大共名'式的盛世美学。"最后"襄城非牧竖"的典故,周勋初《唐诗大辞典》认为"以反诘收束全篇,使颂圣主题获得含蓄而深沉的表达"。

全诗情感演进极具章法:从乱世的忧患("苍生欲问天"),到拨乱反正的豪情("一衣扫风雨"),最终升华为天人同庆的圆融("沾恩更似春")。意象系统兼具天文星象的壮美与礼乐典仪的华贵,完美呈现初唐宫廷诗"雅正雄浑"的美学特质。

点评

名家点评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盛赞此诗:"气象宏阔如云垂海立,'妖星六丈''沴气七重'二语,已见天象人事之变。至'龟龙开宝命'以下,转作祥瑞语,如惊涛骇浪中忽现瑶岛琼楼,此等笔力非太白不能。"

学者俞陛云《诗境浅说》评点颔联曰:"'赤县''苍生'十字,以芥子纳须弥之势,将安史之乱后山河破碎之状,凝练为天地同悲之问。其沉痛处,正见少陵遗响。"

明代文坛领袖王世贞《艺苑卮言》独赏宴饮描写:"'百戏骋鱼龙,千门壮宫殿'十字,写尽盛唐气象。恍见《霓裳》舞破骊山月,羯鼓震开太液波,然字字有贞观遗韵。"

词学大家龙榆生《唐宋诗举要》特别指出结构之妙:"全篇如织锦回文,灾变与祥瑞相生,武功与文治相应。'清明日月旦'一转,真有拨云雾见青天之功,此等章法最宜后人师法。"

当代学者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评末句:"结以'襄城''巴人'之典,将天子恩泽比作春风化雨,使颂圣之辞顿生摇曳之姿。楚骚遗韵与庙堂雅奏,在此达成奇妙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