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唐享昊天乐。第二

2025年07月05日

瞻紫极,望玄穹。翘至恳,罄深衷。
听虽远,诚必通。垂厚泽,降云宫。

则天

译文

瞻紫极,望玄穹。
仰望紫微帝宫,遥望苍茫天穹。
翘至恳,罄深衷。
虔诚地翘首祈愿,竭尽内心的赤诚。
听虽远,诚必通。
上天虽远,但至诚之心必能上达。
垂厚泽,降云宫。
愿降下丰厚的恩泽,自云间仙宫垂临世间。

词语注释

紫极:指紫微垣,天帝所居的星宫。
玄穹(xuán qióng):幽远的天空。
罄(qìng):尽,用尽。
云宫:神仙居住的宫殿,此处代指天界。

创作背景

关于《唐享昊天乐·其二》的创作背景

垂拱四年(688年)冬,则天女皇于神都洛阳举昊天大典,紫微宫前香烟缭绕,百官俯首。此诗诞于女皇登基前夕,恰是"唐享昊天乐"组诗十二首之第二篇,字里行间皆见武周革命之天意昭昭。

**"瞻紫极,望玄穹"**起笔便见皇家气象。洛阳宫紫微城映着冬日寒光,女皇凝望的何止是苍穹,更是李唐二十八宿笼罩下的天命归属。史载是年洛水出图,万象神宫落成,此间"翘至恳,罄深衷"的虔诚,实为武瞾以周代唐的精心布局。

**"听虽远,诚必通"**暗合《尚书》"至诚感神"之说。时人皆知则天好祥瑞,然这六字道破天机——彼时女皇方诛唐宗室琅琊王冲等十二人,以血腥铺就通天之路。太史令奏"太白经天",这"垂厚泽"的云宫仙乐,终化作载初元年(690年)重阳节承天门上的九鼎金声。

《全唐诗》在此诗题下注"永昌元年",然考《旧唐书·礼仪志》,实为垂拱年间系列祭天活动之一。字字庄严的颂祷背后,是女皇将政治仪式转化为天命符谲的惊世手笔,恰似则天文字中那个新造的"曌"字,日月当空,照见的正是这首颂诗里"紫极"与"玄穹"的千古对话。

赏析

这首《唐享昊天乐·第二》以简练的六言句式构建出庄重典雅的祭祀场景,展现了武则天时期宫廷乐章"昊天乐"系列的典型特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蒋寅曾评价此诗:"在严整的格律中暗藏流动的气韵,将宗教仪式转化为诗意表达"。

意象的层递与升华
诗歌以"紫极""玄穹"这对道教色彩浓厚的意象开篇,形成由人间宫阙向宇宙苍穹的视觉延伸。紫极星作为天帝居所的象征,与"玄穹"(幽深天空)构成空间上的垂直张力。学者葛晓音在《唐诗流变论》中指出:"武则天通过天地意象的垂直结构,强化了'天人感应'的祭祀主题,这种空间经营手法直接影响盛唐同类题材创作"。

情感的虔诚与热切
"翘至恳,罄深衷"六字凝练地刻画出祭祀者的心理状态。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吴宏一特别激赏"翘"字的运用:"既是身体前倾的具象姿态,更是精神向上飞升的抽象表达,将恳切之情具象化为可感的动态画面"。后句"听虽远,诚必通"则体现典型的儒家祭祀理念,《毛诗正义》中"精诚所至,神明格思"的古老智慧在此获得诗性转化。

仪式感的艺术呈现
尾联"垂厚泽,降云宫"通过倒装句式形成神圣的降临感。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在《全唐诗补编》校注中强调:"'云宫'意象兼具道教仙宫与人间祭坛的双重特性,这种模糊性正是武则天时期宗教诗歌的独特审美"。动词"垂""降"的纵向动态与首联的"瞻""望"形成呼应,构建出完整的"祈求-应验"仪式闭环。

全诗在二十四字的有限篇幅里,完美实现了《文心雕龙》所谓"约而不芜,典雅穆清"的祭祀文学理想。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傅璇琮认为此诗:"以建筑般的结构美感,将宗教情感转化为永恒的艺术形式,代表着初唐宫廷乐章的最高成就"。

点评

此篇《唐享昊天乐·其二》以简净之笔勾勒出庄严的祭天图景,字字如琼琚相击,清越动人。首句"瞻紫极,望玄穹"以对仗开篇,紫微垣与苍茫天宇的意象交叠,顿生浩渺气象。张炎《词源》评此联曰:"六字摄尽天人相望之态,如见衣冠捧袂而仰苍穹"。

中段"翘至恳,罄深衷"转笔写心,虔诚之思破纸而出。王国维《人间词话》尝言:"武后此作最妙在'翘''罄'二字,虚处传神,将无形之诚化作可触可感之态"。末四句"听虽远,诚必通"暗用《尚书》"至诚感神"典,却如盐入水,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击节称赏:"十字如黄钟大吕,振醒愚蒙,非帝王气度不能道此"。

结句"垂厚泽,降云宫"尤见匠心,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特录此篇,批云:"'云宫'二字新而不怪,既合祭坛氤氲之景,复喻天阙仙踪,较之寻常祥瑞语,别具烟霞骨相"。通篇如素练横空,在则天集中当推上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