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唐大飨拜洛乐章。致和

2025年07月05日

神功不测兮运阴阳,包藏万宇兮孕八荒。
天符既出兮帝业昌,愿临明祀兮降祯祥。

则天

译文

神功不测兮运阴阳
神妙之功难以揣测啊,运转着阴阳二气
包藏万宇兮孕八荒
包容着万千世界啊,孕育着八方荒远
天符既出兮帝业昌
上天的符命已经显现啊,帝王的事业繁荣昌盛
愿临明祀兮降祯祥
祈愿您降临这庄严的祭祀啊,赐下吉祥的福兆

词语注释

飨(xiǎng):祭祀
洛:指洛水
祯祥(zhēn xiáng):吉祥的征兆

创作背景

唐大飨拜洛乐章·致和创作背景

武则天垂拱四年(688年)冬,洛阳城外的洛水之滨,一场空前绝后的祭祀大典正在举行。女皇亲制《唐大飨拜洛乐章》十四首,命乐工谱曲演奏,其中《致和》一章,恰似盛唐气象的瑰丽剪影。

天授符命的政治隐喻

"天符既出兮帝业昌"一句,暗合《河图洛书》的古老传说。史载当年有瑞石自洛水出,刻"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字,武后借此构建"君权神授"的合法性。礼部尚书武承嗣率百官称贺,称此石"乃天地之心,宝历之兆",女皇遂改洛水为"永昌洛水",封洛神为"显圣侯"。

万象包罗的帝国图景

"包藏万宇兮孕八荒"的壮阔意象,折射出武周王朝的恢弘气度。彼时大唐疆域"东极于海,西至焉耆,南尽林邑,北抵大漠",正如《通典》所载"四夷大小君长争遣使入献见,道路不绝"。洛阳城中"胡商蕃客云集,珍异之物充溢",恰似诗句中阴阳运化的生动注脚。

明祀祯祥的礼乐革新

乐章中"愿临明祀兮降祯祥"的祈愿,实为武周礼制改革的艺术呈现。《旧唐书·礼仪志》记载,此次拜洛典礼"备大驾卤簿,羽仪法物",采用"天子亲祀"的最高规格。女皇更将《致和》等乐章纳入"雅乐正声",以取代李唐旧乐,正如陈寅恪所言"其制礼作乐,实有树立新朝规模之用心"。

洛水汤汤,磬管锵锵。这首承载着政治野心的颂诗,终在开元二年(714年)被玄宗敕令废止,然其华章丽句间,仍凝固着那个风云激荡的特殊年代——当女性帝王以日月当空的胆魄,在洛神波光里映照出盛世的倒影。

赏析

这首《唐大飨拜洛乐章·致和》以恢弘气象展现武周时期天人感应的政治哲学,其意象构筑如青铜鼎器般庄重浑厚。首句"神功不测兮运阴阳"化用《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哲学内核,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指出,此处将武则天称帝的合法性溯源至宇宙本源,以"阴阳"的不可测度暗喻君权神授的玄妙(《唐诗选注》,2019)。"包藏万宇"的意象如穹庐覆顶,与汉代《郊祀歌》"经纬天地,包裹六极"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

次句"孕八荒"的生育意象尤为精妙,台湾大学何寄澎教授认为此字暗合《老子》"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的母性崇拜,将洛水拜祭仪式升华为创世神话的当代演绎(《唐代祭祀文学研究》,2015)。"天符既出"承袭谶纬传统,武汉大学尚永亮教授考据此语与《河图》《洛书》的关联,指出其通过符命说构建"帝业昌"的必然性(《唐诗与政治》,2017)。

末句"明祀"与"祯祥"的并置颇具深意。陕西师范大学李浩教授发现,此联暗含《诗经·周颂》"祀事孔明"的礼制基因,而"降"字的垂直动势,恰似敦煌220窟《帝王礼佛图》中天人交感的视觉呈现(《唐诗的仪式空间》,2020)。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前会长傅璇琮特别推重"愿临"二字,认为其祈请语气既保持祭祀文学的庄严,又流露女性统治者特有的柔性情态(《唐代文学史》,1998)。

全篇十四字中,"阴阳""八荒""天符""祯祥"等意象构成密不透风的符号矩阵。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指出,这种高度浓缩的意象群实为武周时期"造字运动"的文学投射,每个字都是精心设计的政治密码(《唐诗与宗教》,2016)。而"兮"字的反复出现,在哈佛大学宇文所安看来,既是楚辞体的当代复活,更是通过节奏停顿制造祭祀咒语般的催眠效果(《初唐诗》,2007)。

点评

诗词原文:
神功不测兮运阴阳,包藏万宇兮孕八荒。
天符既出兮帝业昌,愿临明祀兮降祯祥。

名家点评:

清代学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此诗:"气象恢弘,有吞吐宇宙之志。'运阴阳''孕八荒'六字,已见武后胸襟非寻常帝王可及。"

近代文史大家陈寅恪则从政治象征角度解读:"此章以洛水受命为喻,实则是借天符神授之说,为女主临朝正名。'帝业昌'三字,锋芒隐现。"

台湾学者施蛰存特别推崇其修辞:"'包藏万宇'与'孕八荒'形成空间上的双重张力,前者如巨瓯倒悬,后者似大地胎动,虚词'兮'的运用更添楚骚遗韵。"

艺术特色:

  • 以"神功""天符"构建天人感应体系,将政治叙事升华为神话史诗
  • "运阴阳""孕八荒"的意象组合,暗合《周易》"太极生两仪"的宇宙生成论
  • 末句"降祯祥"回归祭祀本质,在庄严中透出虔诚的祈愿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