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唐享昊天乐。第五

2025年07月05日

朝坛雾卷,曙岭烟沉。爰设筐币,式表诚心。
筵辉丽璧,乐畅和音。仰惟灵鉴,俯察翘襟。

则天

译文

朝坛雾卷,曙岭烟沉
清晨的祭坛雾气消散,曙光中的山岭烟霭沉沉
爰设筐币,式表诚心
于是摆上竹筐和祭币,用以表达虔诚的心意
筵辉丽璧,乐畅和音
宴席上玉璧闪耀光辉,音乐奏响和谐的韵律
仰惟灵鉴,俯察翘襟
仰望祈求神灵明鉴,俯首察看我们恭敬的襟怀

词语注释

爰(yuán):于是
筐币:祭祀用的竹筐和丝帛
翘襟(qiào jīn):恭敬的衣襟,指虔诚的态度
灵鉴:神灵的明察

创作背景

关于《唐享昊天乐·第五》的创作背景

武则天垂拱四年(688年)的孟春时节,神都洛阳南郊的祭坛笼罩在破晓前的薄雾中。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正以空前隆重的"昊天大典"向天地昭告其执政的合法性,此诗便诞生于这场融合政治与宗教的盛大仪式之中。

一、政治语境中的神圣书写

诗中"朝坛雾卷,曙岭烟沉"的意象,实为武周革命前夕的政治隐喻。据《旧唐书·礼仪志》载,武则天为此次祭祀"命有司制羽仪、法物",特意选择在黎明时分进行,以暗喻新时代的来临。"爰设筐币"典出《周礼》,通过复现上古祭礼的细节,暗示其政权承续周代正统的深意。

二、宗教仪轨的艺术再现

"筵辉丽璧"对应《资治通鉴》所载"设祭坛于洛水之北,制度尽用明堂之法",当时祭坛确以蓝田美玉装饰。而"乐畅和音"则指武则天亲制的《享昊天乐》十二首,由245人组成的乐悬演奏,这种将雅乐与道教音乐融合的尝试,体现其"以音通神"的宗教理念。

三、女性君主的双重表达

末句"仰惟灵鉴,俯察翘襟"巧妙运用了性别修辞。"翘襟"既指祭祀礼服的下摆,又暗含女性谦恭姿态。武则天在《臣轨》中曾强调"至诚动天",此诗通过将政治诉求包裹在宗教虔诚中,完成了女性统治者特有的权力话语建构。

按:《全唐诗》将此诗系于"则天皇后"卷,历代注家多认为该组诗实际创作时间应在天授元年(690年)称帝前,属武周革命舆论准备的重要环节。

赏析

这首《唐享昊天乐·第五》以凝练的笔触勾勒出唐代祭天仪式的神圣图景。开篇"朝坛雾卷,曙岭烟沉"二句,通过朝雾与山烟的动态消散,暗示人神沟通的序幕正在展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注》评此"以自然景象的澄明喻示祭祀者心灵的纯粹",雾气卷舒间,天地渐次清明。

"爰设筐币,式表诚心"转入祭祀仪轨的描写,竹筐与玉币作为物质载体,被赋予精神象征意义。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指出:"唐代祭天礼器中,筐币是最具仪式感的器物,诗人选用此意象,精准捕捉到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寄托"。这种"以器载道"的手法,使朴素的祭祀用品焕发出庄严光彩。

下阕"筵辉丽璧,乐畅和音"形成视听通感,祭坛玉璧的冷辉与中和雅乐的热烈构成奇妙平衡。钱钟书在《谈艺录》中论及此类描写:"唐代宫廷诗惯用'辉''畅'等动词活化静物,使礼器获得生命律动"。璧玉的永恒光辉与音乐的瞬时流淌,共同编织出超越时空的宗教体验。

末句"仰惟灵鉴,俯察翘襟"以仰俯相对的姿态,完成人神对话的闭环。北京大学袁行霈教授在《中国文学史》中特别赞赏这种"双向凝视"的构思:"既保持对昊天的敬畏仰望,又不忘强调人的虔诚姿态,体现盛唐时期天人关系的理想范式"。翘襟的细节描写,将抽象虔诚具象化为衣袂飞扬的视觉形象。

全诗在四十字内完成从环境烘托、器物准备到精神升华的完整叙事,台湾学者柯庆明称之为"微型礼乐史诗"。其意象选择遵循《周礼》"以苍璧礼天"的传统,而情感表达却突破仪式文学的框架,在端严中流淌着动人的热忱,堪称唐代宫廷祭祀诗中的精妙之作。

点评

《唐享昊天乐·第五》以凝练的笔触勾勒出祭祀天地的庄严画卷,武则天借物言志的功力在此诗中展露无遗。**"朝坛雾卷,曙岭烟沉"**二句,以动态的云雾渲染神圣氛围,明代诗评家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盛赞此联:"气象肃穆而流动,如见神光离合之状"。

**"爰设筐币,式表诚心"转向祭祀仪轨的描摹,清代学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点:"质而不俚,典重中自含深挚,女皇心事毕现"。后四句"筵辉丽璧,乐畅和音""仰惟灵鉴,俯察翘襟"**形成天地人神的交响,近代词学家龙榆生《唐宋词格律》特别指出:"璧光乐音实写,灵鉴翘襟虚摹,虚实相生处,正见其'以人合天'的帝王诗心"。

全诗四十字间,武则天命笔如执祭器——**"丽璧"喻其文字华美,"和音"**显其韵律精严,恰如当代学者叶嘉莹所言:"在政治与信仰的交汇处,她以诗为桥,让威仪与虔诚同时抵达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