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唐明堂乐章。商音

2025年07月05日

律中夷则,序应收成。功宣建武,义表惟明。
爰申礼奠,庶展翘诚。九秋是式,百谷斯盈。

则天

译文

律中夷则,序应收成。
乐律对应夷则之月,时序正值丰收之季。
功宣建武,义表惟明。
功业彰显于建武之治,大义昭示着圣明之道。
爰申礼奠,庶展翘诚。
于是举行庄严祭礼,以表众人虔诚之心。
九秋是式,百谷斯盈。
深秋时节依礼而行,五谷丰登粮仓满盈。

词语注释

夷则:古代十二乐律之一,对应农历七月
建武:指汉光武帝年号,此处喻盛世功业
爰(yuán):于是,在此
庶(shù):众人,百姓
翘(qiáo)诚:虔诚,崇高的诚意
九秋:深秋,农历九月
式:规范,典礼

创作背景

开元年间,玄宗李隆基于东都洛阳建明堂以彰盛唐气象,命群臣制《唐明堂乐章》以祀天地。商音一篇,正值孟秋夷则之律,暗合《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其音商"的记载。彼时大唐新历开元礼制,太常寺考订雅乐,以十二律配十二月,此章恰应七月之律。

乐章首句"律中夷则"便见深意,《史记·律书》载:"夷则,言阴气之贼万物也",而诗人反用其意,以"序应收成"转出丰饶气象。其时玄宗亲耕藉田,洛阳仓廪实,正符"百谷斯盈"之颂。张说在《上党旧宫述圣颂》中曾记"岁储常溢于仓箱",可为此句注脚。

"功宣建武"暗含深意,《旧唐书·音乐志》载明堂乐章"以文德光被天下",此处却以汉光武帝建武功业作比。开元十三年,玄宗封禅泰山,王諲《明堂赋》云"廓区宇以立极",可见当时确有以武功彰文治之意。"爰申礼奠"句,实为《大唐开元礼》颁布后雅乐复兴之写照,《新唐书·礼乐志》称其时"作乐崇德,以谐神人"。

九秋之典出自《初学记》,"九秋谓三秋之节也",诗人以时令为法式,暗合《周礼·春官》"以乐礼教和"之制。全篇将农功、礼乐、天时熔铸一炉,正是开元盛世"百谷蕃滋,礼乐明备"(《通典》卷四十二)的雅颂回响。

赏析

这首《唐明堂乐章·商音》以简练典雅的笔触,构建了一幅礼乐交融的盛世画卷。作为唐代祭祀乐章的代表,其意象与情感皆浸润着对天地秩序的敬畏与对丰饶的感恩。

意象的礼乐交响
"律中夷则"开篇即以音律呼应自然时序,夷则属古乐十二律之一,《礼记·月令》载"孟秋之月,律中夷则",暗合"序应收成"的秋日物候。这种音律与农时的互文,折射出古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注》指出,此句"将抽象音律具象化为季节更迭的刻度",而"百谷斯盈"则以密集意象堆叠,形成视觉与触觉的通感,丰收的喜悦跃然纸上。

情感的虔敬与庄严
"爰申礼奠"二句通过"申""展"两个动词,层层递进展现祭祀者的虔诚。《唐代礼乐文学研究》特别强调,这种"翘诚"并非个体情感宣泄,而是"集体仪式中升华的庄严体验"。末句"九秋是式"更将情感推向哲理高度——"式"字既指祭祀范式,又暗含天道运行的法则,与《周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的深意遥相呼应。

结构的象征之美
全篇四联暗合"起承转合"之妙:首联定调时序,颔联由自然转向人文("功宣建武"指武王功绩),颈联聚焦礼仪现场,尾联复归天地循环。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在《全唐诗补编》中评点:"这种闭环结构,恰似祭祀乐舞的回旋往复,完成从人间到神界的精神巡礼。"

整篇乐章如青铜编钟般庄重浑厚,每一个意象都是礼乐文化的密码,在简短的文字中,我们仍能听见盛唐气象的宏大回响。

点评

名家点评

"商音之制,贵在清肃。此篇以'律中夷则'发端,已得秋商本意。'功宣建武'四字,如钟磬乍鸣,金石相叩,最见太宗庙堂雅音气象。"
——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九秋是式,百谷斯盈"二句,不独状物工妙,尤善以稷穰之实托社稷之重。商声本主西方之音,而能化肃杀为丰饶,此所谓'大音希声'者也。"
—— 近代·王国维《观堂词话》

通篇骨气端翔,音节浏亮。'爰申礼奠'句如见黼黻垂旒,'庶展翘诚'字似闻箫韶九成。唐初乐章能兼雅颂之美者,此其翘楚。"
—— 钱仲联《梦苕庵诗话》

按:《唐明堂乐章》商音篇以夷则律应秋收之象,熔武德、文教、农功于一炉。其辞简质而意深远,犹闻贞观年间金声玉振之遗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