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横吹曲辞。梅花落

2025年07月05日

铁骑几时回,金闺怨早梅。雪中花已落,风暖叶应开。
夕逐新春管,香迎小岁杯。感时何足贵,书里报轮台。

佺期

译文

横吹曲辞。梅花落
横吹曲辞·梅花落
铁骑几时回
铁甲骑兵何时能归来
金闺怨早梅
闺中少妇因早开的梅花而生幽怨
雪中花已落
雪花中的梅花已然凋零
风暖叶应开
暖风拂过,新叶应当萌发
夕逐新春管
夜晚追随着新春的笛声
香迎小岁杯
梅香迎来新年的酒杯
感时何足贵
感怀时光流逝又有何珍贵
书里报轮台
唯有在书信中遥寄边关

词语注释

横吹曲辞:汉乐府曲调名,属军乐
金闺:闺阁的美称,指代思妇
轮台:汉代西域地名,诗中借指边塞

创作背景

横吹曲辞·梅花落:铁马冰河间的春闺诗笺

朔风卷过盛唐的边塞,羌笛声里,《梅花落》的曲调自汉代乐府横吹曲中迤逦而来,化作沈佺期笔下这阕混着铁甲寒光与梅香的五律。当"铁骑几时回"的诘问刺破纸背,我们看见的不仅是六朝乐府的遗韵,更是一幅以雪为宣纸、以血为朱砂的征戍图卷。

一、横吹曲里的金戈声

汉代乐府"鼓角横吹曲"中的《梅花落》,本为戍卒用笛箫演奏的边塞曲调。鲍照"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的咏叹尚带南朝绮丽,而至初唐沈佺期笔下,铁骑踏碎了宫体诗的琉璃屏风——"铁骑几时回"的设问,实为高宗仪凤年间唐军与吐蕃拉锯战的缩影。敦煌残卷《沙州图经》载"每岁吐蕃寇边,烽燧相望",正与此诗"雪中花已落"的急景相契。

二、雪里梅花的双重隐喻

"金闺怨早梅"巧用乐府双关:表面咏物,实则以《荆州记》"陆凯寄梅"典故,暗指征人妻室。《初学记》载唐代"驿使传梅"的戍边习俗,使"香迎小岁杯"的除夕场景更显凄清。而"雪中花已落"的物候错位,恰似《贞观政要》描述的"陇右道冻死者众",将自然时序与战争残酷叠印成水墨氤氲的悲剧画卷。

三、轮台书里的盛唐气象

尾联"书里报轮台"透露出时代密码。汉代轮台(今新疆轮台)在唐代成为安西都护府象征,杜审言"坐觉烟尘扫"的豪迈至此转为沉郁。但"感时何足贵"的自我宽解,仍延续着《艺文类聚》所载初唐应制诗"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的盛世底色。那支穿越四百年乐府历史的梅花,终于在七律体制中完成了从清商曲到边塞诗的蜕变。

当龟兹乐与中原笛在河西走廊共奏《梅花落》时,沈佺期用格律诗的黄金比例,将横吹曲的莽苍之气凝练为"夕逐新春管"的节制抒情。那些冻在雪中的梅花瓣,遂成为盛唐气象最先凝结的霜花。

赏析

《横吹曲辞·梅花落》以边塞诗特有的苍凉笔调,勾勒出一幅铁骑与闺怨交织的时空画卷。诗中"铁骑"与"金闺"的意象对举,形成强烈的张力——唐代学者傅璇琮曾指出,这种写法"将战场肃杀与闺阁柔情压缩在同一视觉平面,凸显战争对时空的撕裂感"(《唐代诗学考论》)。

"雪中花已落,风暖叶应开"二句,钱钟书在《谈艺录》中盛赞其"以物候更迭写心理时差":塞外积雪未消而梅已凋零,中原春风未至却遥想叶开。这种时空错位的描写,恰如沈德潜《说诗晬语》所云"不写离情而离情自现",通过自然物象的对比,将征人思妇的相思推向极致。

颈联"夕逐新春管,香迎小岁杯"突然转入温馨场景,却暗含更深悲凉。程千帆《古诗考索》解析道:"以乐景写哀,新春管弦愈显闺中独酌之寂寥,岁首馨香反照边关苦寒。"这种反衬手法,使情感表达产生"倍增效应"。

尾联"感时何足贵,书里报轮台"堪称诗眼。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特别推崇此联:"将私人情感升华为家国情怀,'何足贵'三字举重若轻,表面贬抑个人感伤,实则通过压抑反衬出更深沉的牵挂。"轮台作为唐代边塞象征,最终将梅花落的意象收束到保家卫国的宏大叙事中。

全诗以梅花为情感载体,完成从个人情感到家国情怀的升华。正如莫砺锋《唐宋诗论稿》所论:"诗人用五言律诗的精密容器,盛装了边塞诗最动人的情感结晶——既有'雪落花飞'的细腻感知,又有'铁骑轮台'的壮阔胸怀,在初唐诗歌向盛唐气象的转型中具有典型意义。"

点评

名家点评

诗词原文

铁骑几时回,金闺怨早梅。雪中花已落,风暖叶应开。
夕逐新春管,香迎小岁杯。感时何足贵,书里报轮台。

名家评析

明代·陆时雍《唐诗镜》

"『雪中花已落,风暖叶应开』二句,以梅之开落暗喻征人未归,闺怨之思尽在不言中。笔致清冷,如嚼冰雪,而温厚之意自见。"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

"通篇不着一『愁』字,而金闺之怨、铁衣之悲俱在『早梅』『雪落』间。结句『书里报轮台』,化用班超典故,将儿女情长与边关烽火绾合,气骨遒劲。"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

"前半幅写景即是写情:雪中落梅,是闺中人所见;风暖叶开,是征人边塞所想。后联『新春管』『小岁杯』,以乐景衬哀情,更觉『感时』之痛。五言短章,能缩龙成寸,真绝调也。"

当代·叶嘉莹《迦陵谈诗》

"此诗妙在时空交错——『雪落』与『叶开』同时呈现,『金闺』与『轮台』万里呼应。梅花作为核心意象,既是自然之物,更是情感载体,承载着唐代征戍诗特有的苍茫与缠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