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临高台

2025年07月05日

临高台,高台迢递绝浮埃,瑶轩绮构何崔嵬,
鸾歌凤吹清且哀。俯瞰长安道,萋萋御沟草,
斜对甘泉路,苍苍茂陵树。高台四望同,
帝乡佳气郁葱葱。紫阁丹楼纷照曜,璧房锦殿相玲珑。
东弥长乐观,西指未央宫。赤城映朝日,绿树摇春风。
旗亭百队开新市,甲第千甍分戚里。朱轮翠盖不胜春,
叠树层楹相对起。复有青楼大道中,绣户文窗雕绮栊。
锦衣昼不襞,罗帏夕未空。歌屏朝掩翠,妆镜晚窥红。
为吾安宝髻,蛾眉罢花丛。狭路尘间黯将暮,
云间月色明如素。鸳鸯池上两两飞,凤凰楼下双双度。
物色正如此,佳期那不顾。银鞍绣毂盛繁华,
可怜今夜宿倡家。倡家少妇不须嚬,东园桃李片时春。
君看旧日高台处,柏梁铜雀生黄尘。

王勃

译文

临高台,高台迢递绝浮埃
登上高台,高台巍峨远离尘嚣
瑶轩绮构何崔嵬
玉饰的轩栏,华美的楼阁多么雄伟
鸾歌凤吹清且哀
鸾凤和鸣的乐声清越又哀伤
俯瞰长安道,萋萋御沟草
俯视长安的道路,御沟边草木茂盛
斜对甘泉路,苍苍茂陵树
斜望甘泉宫的方向,茂陵的树木郁郁苍苍
高台四望同,帝乡佳气郁葱葱
高台上四面眺望,帝都的祥瑞之气浓郁葱茏
紫阁丹楼纷照曜,璧房锦殿相玲珑
紫红的楼阁交相辉映,玉璧装饰的房殿精致华美
东弥长乐观,西指未央宫
向东延伸至长乐宫,向西指向未央宫
赤城映朝日,绿树摇春风
赤红的城墙映着朝阳,绿树在春风中摇曳
旗亭百队开新市,甲第千甍分戚里
旗亭下百队人马开设新市,豪门甲第千栋房屋分布在戚里
朱轮翠盖不胜春,叠树层楹相对起
朱轮华盖的车辆春意盎然,层层树木与楹柱相对而立
复有青楼大道中,绣户文窗雕绮栊
又有青楼矗立在大道旁,绣花的门户,雕花的窗棂
锦衣昼不襞,罗帏夕未空
白天锦衣不叠,夜晚罗帐不空
歌屏朝掩翠,妆镜晚窥红
早晨歌屏遮掩着翠色,晚上妆镜映照着红颜
为吾安宝髻,蛾眉罢花丛
为我整理宝髻,画好蛾眉,不再留恋花丛
狭路尘间黯将暮,云间月色明如素
狭窄的路上尘土飞扬天色渐暗,云间月色皎洁如素
鸳鸯池上两两飞,凤凰楼下双双度
鸳鸯池上成双成对飞翔,凤凰楼下双双度过
物色正如此,佳期那不顾
景色如此美好,怎能不顾佳期
银鞍绣毂盛繁华,可怜今夜宿倡家
银鞍绣毂的繁华盛景,可惜今夜留宿在倡家
倡家少妇不须嚬,东园桃李片时春
倡家的少妇不必皱眉,东园的桃李只是片刻的春光
君看旧日高台处,柏梁铜雀生黄尘
你看昔日的高台处,柏梁台铜雀台已生黄尘

词语注释

迢递(tiáo dì):形容高远的样子
崔嵬(cuī wéi):高大雄伟的样子
鸾歌凤吹(luán gē fèng chuī):指美妙的音乐
萋萋(qī qī):草木茂盛的样子
郁葱葱(yù cōng cōng):形容气息浓郁繁盛
照曜(zhào yào):照耀,光辉灿烂
璧房(bì fáng):用玉璧装饰的房屋
玲珑(líng lóng):精巧细致
弥(mí):延伸,满
甍(méng):屋脊,这里指房屋
襞(bì):折叠
蛾眉(é méi):女子细长美丽的眉毛
嚬(pín):皱眉
柏梁(bǎi liáng):柏梁台,汉代台名
铜雀(tóng què):铜雀台,曹操所建

创作背景

鼓吹曲辞·临高台创作背景

历史脉络

此诗当为初唐宫廷乐府新作,承袭汉魏鼓吹曲旧题而焕发新声。考《乐府诗集》卷十六载:"汉鼓吹铙歌十八曲,有《临高台》",原为祭祀雅乐,至唐代渐转为描绘宫阙盛景的宴乐之辞。诗中"长乐观""未央宫"等意象,实为借汉宫喻唐都的文学传统。

政治语境

太宗贞观至高宗永徽年间,长安城历经扩建,大明宫、兴庆宫等建筑群相继落成。诗中"紫阁丹楼纷照曜"的辉煌景象,暗合《唐六典》记载的"宫室之制,自天子至士庶各有等差"的盛世营建。诗人以建筑空间为经纬,编织出一幅帝国权力中心的壮丽图景。

文学嬗变

六朝宫体诗的绮丽遗风在此转化为盛唐气象的先声:

  • "鸾歌凤吹清且哀"化用鲍照《代陈思王京洛篇》中"凤楼十二重"意象
  • "璧房锦殿相玲珑"可见庾信《春赋》"雕梁绣户"的笔法
  • 末句"柏梁铜雀生黄尘"暗含陈子昂《蓟丘览古》的历史苍茫感

社会镜像

诗中展现的贵族生活场景,与《开元天宝遗事》记载相符:

  1. "甲第千甍分戚里"对应长安城"北阙甲第"的贵族聚居区
  2. "银鞍绣毂盛繁华"印证《新唐书·车服志》对一品官员"辂车朱班轮"的规制
  3. 倡家描写折射出唐代教坊制度下的都市文化生态

哲学意蕴

在"帝乡佳气郁葱葱"的铺陈后,尾联陡然转入"铜雀黄尘"的慨叹,这种乐极生悲的转折,实为初唐诗人对隋炀帝《春江花月夜》"暮江平不动"式历史沉思的延续,展现出唐人特有的时空意识。

赏析

登临高台,极目远眺,这座巍峨的楼台仿佛与尘世隔绝,瑶轩绮构,鸾歌凤吹,清越中带着一丝哀婉。诗人俯瞰长安道,只见御沟草萋萋,甘泉路斜对,茂陵树苍苍,帝乡佳气郁葱葱,紫阁丹楼,璧房锦殿,繁华盛景尽收眼底。

意象的铺陈与对比
诗中意象丰富,既有高台、瑶轩、鸾凤等华美意象,又有御沟草、茂陵树等略带荒凉的景物,形成鲜明对比。东有长乐观,西指未央宫,赤城映日,绿树摇风,旗亭百队,甲第千甍,朱轮翠盖,叠树层楹,极写长安城的繁华盛况。而青楼绣户,锦衣罗帏,歌屏妆镜,则描绘了倡家的奢靡生活。然而,在这繁华背后,诗人笔锋一转,"狭路尘间黯将暮",暮色降临,尘世黯淡,唯有云间月色如素,鸳鸯池上两两飞,凤凰楼下双双度,物色虽美,佳期难再。

情感的跌宕与升华
诗人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长安城繁华景象的铺陈,反衬出人生无常、盛极必衰的感慨。"银鞍绣毂盛繁华,可怜今夜宿倡家",表面写倡家的奢华,实则暗含讽喻。末句"君看旧日高台处,柏梁铜雀生黄尘",更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昔日繁华的高台,如今只剩黄尘,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

权威赏析

  1. 《乐府诗集》评:"此诗铺陈长安盛景,而结以黄尘之叹,盖讽当时之奢靡,而警后世之沉迷也。"
  2. 王国维《人间词话》:"'物色正如此,佳期那不顾',写尽人生无常之感,与'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异曲同工。"
  3.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诗中意象的对比与情感的跌宕,体现了唐代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思考,艺术手法高超,寓意深远。"

全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深沉,通过对长安城繁华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历史兴衰的感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点评

《临高台》以"登临骋目"之姿,展开一幅盛唐都城气象图卷。明代诗评家陆时雍《唐诗镜》有云:"七言长调如织锦机中展开十丈光明,'紫阁丹楼纷照曜'以下,句句设色却字字不落俗套,此子安(王勃)独擅处。"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点:"'鸾歌凤吹清且哀'一句为全篇诗眼,前写台之高,后写世之变,中间铺陈繁华处愈工丽,则'柏梁铜雀生黄尘'之叹愈沉痛。六朝绮靡之体,至此乃具唐人眼界。"

近代学者闻一多《唐诗杂论》特别激赏其空间构建:"自瑶轩绮构至凤凰楼下,如持广角镜层层推转,'东弥''西指'二句尤见经纬。末四句忽作俯仰今古之姿,顿使全篇有了哲学高度——这正是初唐七言乐府超越前代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