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王勃漫步于长安郊野,见山径幽兰与城郭桃李相映成趣,遂有此作。时值唐高宗龙朔年间(661-663),诗人方弱冠,却已历仕途坎坷——因《斗鸡檄》被逐出沛王府,正寄情山水以遣怀。
"山中兰叶径"暗用《楚辞》"纫秋兰以为佩"典,喻己之高洁;"城外李桃园"则取《诗经》"桃之夭夭"意,状俗世之繁华。两相映照间,可见少年才子虽暂隐林泉,犹未忘庙堂。后二句"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尤见匠心:表面写物我两忘之境,实则暗藏"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躁动——鸟雀喧闹何尝不是诗人未泯的济世之心?此时距其创作《滕王阁序》尚有廿载,然诗中动静相生的辩证哲思,已显露"初唐四杰"独有的精神气象。
史载唐代长安城东有"桃李园",为士大夫宴游之所。王勃笔下这方春庄,恰似盛唐前夕的微缩镜像:既有六朝山水诗的清骨,又孕着即将喷薄而出的时代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