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拾遗
周室衰微与家族流徙
此篇《倬彼我系》当为初唐王勃追述太原王氏源流之作。考《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王氏确系周灵王太子晋之后,所谓"倬彼我系,出自有周"正与此合。诗中"晋历崩坼"至"播徂江澨"数句,暗合永嘉之乱时,王氏"衣冠南渡"的史实。王导、王敦辈佐元帝建东晋,遂有"自东徂西,择木开宇"之迁播。
士族门第的困境
"伊我有器,思逢其主"道尽隋唐之际士族心态。据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太原王氏虽属"五姓七家"之高门,然自隋废九品中正制,唐兴科举,旧族须通过仕宦保持门第不坠。诗中"来绁伊何,谓余曰仕"的矛盾,恰反映士族子弟不得不屈就卑职以维系家声的现实困境。
礼乐传承的焦虑
"爰述帝制"至"诗书具草"一段,可与《贞观政要》卷七《礼乐》相印证。太宗时命房玄龄、魏徵等修订《五礼》,王氏作为礼法世家,自然重视"贻厥孙谋,永为家宝"的文化传承。王勃祖父王通即隋末大儒,讲学河汾,诗中"田彼河曲,家乎汾浦"显系追慕其祖"续经明道"之业。
个人际遇的投射
末章"有鸟反哺"等句,暗含王勃自身遭际。据杨炯《王勃集序》,勃弱冠及第却因《斗鸡檄》被斥,后任虢州参军又犯死罪。这种"名存实爽,负信愆义"的愧疚,与诗中"静言遐思,中心是愧"形成互文。其父王福畤受累贬交趾,勃往省亲渡海溺亡,更添"今我不养,岁月其滔"之痛。
按:《王子安集》中此诗体制颇类束皙《补亡诗》,当是摹《诗经·大雅》遗意而作家乘。唐人重谱牒,如刘知几《史通·书志》即专论氏族,王勃以四言古体述族史,实为时代风气之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