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塘怀友创作背景拾微
暮春时节,诗人独坐林塘之畔,见屏风上春草葳蕤如新染,天边朝霞灿若云锦,恍若仙家织机所出。此般盛景,却无挚友同赏,遂引动怀思。考其年代,当在唐开元年间,彼时文人雅士常结伴游宴,而此诗或作于某次友人离散后——或赴科考,或迁官职,山水相隔,徒留诗人对景怅惘。
"山水路"三字暗含唐人折柳送别之典,而"飞花"意象更见匠心:既实指暮春纷扬的落英,又虚喻人生聚散无常。史料载,唐代士人羁旅诗多作于驿站水畔,此诗以明丽之景写寂寥之情,正合盛唐"以乐景衬哀情"之笔法,较之王维"遍插茱萸少一人"更显含蓄空灵。
绢本屏风上的春草年年新绿,却映照出诗人与友人"对面难逢"的永恒遗憾。此中况味,非深谙唐时文人交游之道者不能尽解——彼时一别,或成永诀,唯有将绵长思念织入这林塘朝霞的斑斓光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