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四合时,诗人独行于始平古道。远处长安宫阙的轮廓在薄霭中若隐若现,恍若盛唐未散的旧梦。据《元和郡县志》载,此地乃西去蜀道的咽喉,嶙峋山势在晚照中拖曳出青紫色的长影,恰似"江山蜀路赊"五字在羊毫笔端洇开的墨痕。
天宝年间的尘埃尚未落定,诗人衣袂间仍带着京华风露。李肇《唐国史补》有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此刻的羁旅之愁更在蜀道之难上平添三分。驿站墙垣的夯土剥落处,露出开元通宝的铜绿——那是二十年前盛世遗落的证物。
"客行朝复夕"的步履声中,隐约可闻安史乱中羽书交驰的马蹄。杜佑《通典》记载的驿程数据在此刻具象为诗人鞋底磨损的葛麻,每个脚印都盛着半盏月光。道旁野店檐角悬着的铜铃,正将"无处是乡家"的叹息摇碎成八月的桂子,簌簌落满岑参、高适们曾经题诗的旧壁。
更漏声里,整个中唐的漂泊感忽然变得具体。那方被旅人摩挲得温润的拴马石,在星光下泛起水纹般的青光,倒映着后世苏轼"人生如逆旅"的喟叹。而此刻,唯有始平驿的晚钟,将诗人的句子一字字烙进历史苍茫的肌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