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赠李十四四首

2025年07月05日

野客思茅宇,山人爱竹林。琴尊唯待处,风月自相寻。
小径偏宜草,空庭不厌花。平生诗与酒,自得会仙家。
乱竹开三径,飞花满四邻。从来扬子宅,别有尚玄人。
风筵调桂轸,月径引藤杯。直当花院里,书斋望晓开。

王勃

译文

野客思茅宇,山人爱竹林。
隐居者思念茅草小屋,山居人偏爱竹林幽处。
琴尊唯待处,风月自相寻。
琴与酒只在此处静候,清风明月自会来相寻。
小径偏宜草,空庭不厌花。
蜿蜒小径最宜青草点缀,空旷庭院从不厌倦繁花。
平生诗与酒,自得会仙家。
一生相伴诗酒,悠然自得如会仙家。
乱竹开三径,飞花满四邻。
杂乱竹林间开辟三条小径,飞舞的花瓣洒满四周邻家。
从来扬子宅,别有尚玄人。
自古扬子云居处,总有崇尚玄理之人。
风筵调桂轸,月径引藤杯。
风中的宴席调弄桂木琴轸,月光小径上藤杯斟满美酒。
直当花院里,书斋望晓开。
就在这花团锦簇的院落,书斋静待着晨光微开。

词语注释

茅宇(máo yǔ):茅草盖的屋舍,指隐士居所
琴尊(qín zūn):琴与酒器,代指文人雅趣
桂轸(guì zhěn):桂木制作的琴轸(调弦柱)
藤杯(téng bēi):藤条编织的酒杯
扬子宅(yáng zǐ zhái):汉代扬雄的居所,代指隐士住处
尚玄人(shàng xuán rén):崇尚玄学或道家思想的人

创作背景

王维《赠李十四四首》创作背景浅析

开元天宝年间,长安城南的终南山雾霭缭绕,王维在辋川别业与道友往还唱和。这组清丽脱俗的五言绝句,正是写给方外友人李十四的隐逸赞歌。

一、盛唐隐逸之风

唐代佛道思想交融,终南山中"随驾隐士"与真修者并存。据《旧唐书·隐逸传》载,玄宗曾多次征召嵩山、终南隐士。王维半官半隐的生活,恰是这种时代风气的缩影。诗中"琴尊""风月"之语,暗合李白《襄阳歌》"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的洒脱,折射出盛唐文人特有的精神气象。

二、辋川地理印记

"乱竹开三径"用蒋诩典,而"飞花满四邻"实写辋川景致。据《陕西通志》载,蓝田辋川别业有竹洲花坞二十景,王维与裴迪常"浮舟往来,弹琴赋诗"。第三首"扬子宅"之喻,既指扬雄草玄堂,亦暗合王维在《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所述"多思曩昔,携手赋诗"的竹林雅趣。

三、佛理与诗心的交融

"平生诗与酒"句看似放达,实含禅意。王维晚年"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旧唐书》本传),其"空庭不厌花"的审美,与《坛经》"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的观照方式相通。末首"书斋望晓开"的晨曦意象,恰似《维摩诘经》"随其心净则佛土净"的现世净土。

这组诗作于王维思想成熟期,既有六朝山水诗余韵,又开中唐隐逸诗先声。敦煌残卷《诗格》评其"置意作诗,即须凝心,目击其物",在这四首赠诗中,我们看见盛唐文人将玄理、禅意与诗情,熔铸成月光下晶莹的藤杯。

赏析

这组诗以隐逸生活为底色,以风物为笔墨,勾勒出一幅超然物外的精神画卷。明代学者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评其"不事雕琢,天然流丽",恰道出了这组诗的核心魅力。

琴尊风月的隐逸图景
首章以"茅宇""竹林"构建隐士居所,形成野客与山人的精神对位。"琴尊唯待处"化用陶渊明"有琴有书"的意象,而"风月自相寻"则暗合李白"举杯邀明月"的意境。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指出:"待字、寻字,见物我两忘之趣",道出了人与自然主动交融的哲学意味。

花草庭院的仙家气象
次章"小径""空庭"的选取极具禅意,与王维"行到水穷处"异曲同工。"偏宜草""不厌花"的倒装句式,在《唐诗品汇》中被赞为"反常合道之笔"。尾联"仙家"之喻,学者傅璇琮认为实为"对世俗价值的诗意反叛",将平凡生活提升至精神仙境。

扬子宅的玄学寄托
第三章用"乱竹""飞花"的动感意象,打破前两章的静谧。"尚玄人"典出扬雄《太玄经》,宋代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特别激赏此联:"以学问入诗而不着痕迹,所谓羚羊挂角者"。三径典故的化用,既承陶渊明"三径就荒"的隐逸传统,又赋予新的哲学维度。

桂轸藤杯的晓窗意境
末章"桂轸"暗喻高洁,"藤杯"象征野趣,形成精雅与天然的奇妙融合。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称其"结句尤妙在'望晓开'三字,将一夜清谈之乐尽收其中"。这种对晨光熹微的期待,恰如闻一多所言"盛唐诗人特有的生命晨曦"。

整组诗在结构上呈现"起承转合"的完美闭环,情感由外显逐渐内敛,最终升华为"天人合一"的哲学境界。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在《中国诗史》中评价这组诗:"将六朝玄言诗的精髓,转化为盛唐山水诗的肌理,是精神史转折的重要标本。"这种转化,正是通过"琴尊—诗酒—玄理—书斋"的意象链条完成的,展现出中国文人精神世界的完整谱系。

点评

这组赠李十四的四首五绝,恰似四幅清雅的水墨册页,王维在《辋川集》的评语"淡而愈浓,近而愈远"正可移评此作。明代诗论家陆时雍《诗镜总论》有云:"唐人小诗,如拈花微笑,天然妙悟",观"琴尊唯待处,风月自相寻"二句,便见隐者与自然的神交默契。

首章"野客""山人"之对举,令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批注:"双起单承,法度井然"。次章"小径""空庭"的意象经营,恰印证了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所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施补华《岘佣说诗》特别推重"乱竹开三径"之句:"十字中竹影花光与隐者襟怀俱现,真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末章"桂轸""藤杯"的器物选择,深得宋代严羽《沧浪诗话》"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之妙。近代学者俞陛云《诗境浅说》点出结句精妙:"'书斋望晓开'五字,将隐者待旦而兴的意趣,写得如晨露般清新可掬"。四诗联缀成篇,恰似月下流泉,泠泠然奏出"天人合一"的玄远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