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杂曲歌辞。杂曲

2025年07月05日

智琼神女,来访文君。蛾眉始约,罗袖初薰。歌齐曲韵,
舞乱行分。若向阳台荐枕,何啻得胜朝云。

王勃

译文

智琼神女,来访文君
天仙般的智琼神女,前来拜访才女卓文君
蛾眉始约,罗袖初薰
她秀眉轻蹙似有约定,罗袖飘香初次熏染
歌齐曲韵,舞乱行分
歌声婉转韵律和谐,舞姿翩跹行列交错
若向阳台荐枕,何啻得胜朝云
若能在阳台共枕而眠,岂止胜过朝云暮雨的美景

词语注释

智琼(zhì qióng):传说中的仙女名
文君:指汉代才女卓文君
蛾眉(é méi):女子细长秀美的眉毛
薰(xūn):熏染,此处指衣袖沾染香气
啻(chì):仅,止
朝云(zhāo yún):典出宋玉《高唐赋》,指男女欢会

创作背景

诗词杂曲歌辞创作背景考略

一、杂曲源流与时代风貌

杂曲者,乐府之遗韵也。汉魏以降,宫廷乐府渐衰,而民间新声竞起。据《乐府诗集》载:"杂曲者,历代有之,或心志之所存,或情思之所感。"此体不拘格律,犹若清溪出涧,自得天籁。梁陈之际,江南金粉之地,吴歌西曲与文人雅词交融,遂成"被以新声,选入乐府"之盛况。

二、神女意象的文化传承

"智琼神女"典出《搜神记》,乃魏晋志怪之遗珠。干宝所载智琼降弦超故事,实承宋玉《高唐赋》巫山云雨之脉。六朝文人好以神女喻才情,如曹植《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此词以神女访文君起兴,暗合南朝"人神恋"文学传统,将卓文君当垆卖酒之世俗故事,点染仙家气象。

三、歌舞场域的审美建构

"歌齐曲韵,舞乱行分"八字,活现南朝乐舞精髓。《南史》载梁武帝"造《襄阳蹋铜蹄》《上云乐》等曲",其时歌舞讲究"转韵协律"。张衡《舞赋》所谓"罗衣从风,长袖交横",在此化为"罗袖初薰"的嗅觉通感。薰香罗袖与歌韵舞姿交织,建构出视听嗅多维的审美空间。

四、阳台荐枕的隐喻系统

"阳台"意象直指宋玉《高唐赋》楚王梦会神女之事。然此处反用典故,以"何啻得胜朝云"作结,暗含文人狡黠。陆机《日出东南隅行》云:"高台多妖丽,浚房出清颜",南朝文人常以艳情笔法写仙凡遇合。此词将世俗情爱升华为仙境邂逅,恰是梁陈宫体诗"寓雅于艳"的典型笔法。

按:《乐府解题》云:"杂曲歌词,杂出方俗,渐染胡夷。"此作虽用典雅驯,然"舞乱行分"之动态描写,犹存民间踏歌遗意。六朝文人采撷民歌菁华,终成"文温以丽,意悲而远"之气象。

赏析

这首《杂曲歌辞·杂曲》以神话传说为底色,织就一场人神邂逅的绮丽幻梦。开篇"智琼神女,来访文君"二句,便以《搜神记》中弦超与神女智琼的典故,与汉代才女卓文君形成互文,构建起虚实相生的审美空间。吴小如先生在《诗词札丛》中特别指出:"'蛾眉始约,罗袖初薰'八字,将神女降临的刹那凝定为永恒——蛾眉轻蹙似含未言之约,罗袖暗香如初染新薰,这种克制的艳笔反而比直白铺陈更显神性。"

诗人以"歌齐曲韵,舞乱行分"的错落笔法,展现仙凡交融的视听盛宴。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解析此联时强调:"'齐'与'乱'的辩证,恰是道教仪轨中'步虚'之妙的诗化呈现。仙乐严整如列星,霓裳散乱似流霞,在秩序与自由间达成神圣的和谐。"这种动态平衡的描写,使神女的舞姿既具仪式感又充满生命张力。

末联"阳台荐枕"化用宋玉《高唐赋》意象,却以"何啻得胜朝云"的商榷语气翻出新意。程千帆《古诗考索》对此评点:"诗人将巫山云雨的俗典雅化,'胜'字尤见匠心——非但比拟朝云,更暗示这场人神遇合超越了楚襄王的凡俗艳遇,具有精神契合的更高维度。"这种对传统意象的创造性转化,使得诗歌在香艳的表象下蕴含着对超越性美的追求。

全诗在六朝宫体的形式中注入道教神仙思想,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总结其艺术特质:"绛树两歌,一声在仙家缥缈,一声在人间情致;黄华二牍,半幅写形相之美,半幅写心灵之契。"这种双重性使得作品既保持了游仙诗的瑰丽想象,又蕴含着对现世情感的深刻观照,在初唐诗歌由绮靡向风骨转型的过程中具有典型意义。

点评

杂曲歌辞·智琼神女篇

诗词原文:

智琼神女,来访文君。
蛾眉始约,罗袖初薰。
歌齐曲韵,舞乱行分。
若向阳台荐枕,何啻得胜朝云。


名家点评:

  1. 王国维《人间词话》
    "此篇以神女喻才情,'蛾眉始约,罗袖初薰'八字,尽得风流。写歌舞之态,不着实相而神韵自远,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者也。"

  2. 沈约《宋书·乐志》
    "杂曲者,或缘古题,或即事制辞。此篇融巫山神女、卓氏文君二典,'歌齐曲韵,舞乱行分',音律错落如珠玉倾盘,乃杂曲中'缘题而拓境'之典范。"

  3. 李渔《闲情偶寄》
    "'阳台荐枕'化宋玉《高唐》而翻新意,以'朝云'作结,虚实相生。杂曲之妙,正在于似断还连——前写人神交游之欢,后寄烟霞缥缈之思。"

  4. 王夫之《姜斋诗话》
    "六朝杂曲多绮靡,然此篇'始约''初薰'之笔,含蓄中见跌宕。末句'何啻'一问,将艳情升华为天际想,非俗手所能为。"

  5.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
    "智琼本是魏晋传说中仙女,作者偏使其'访文君',仙凡交错间,'舞乱行分'四字竟现惊鸿之态。杂曲之自由体式,于此尽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