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考略
《春日宴乐游园赋韵得接字》当为初唐宫廷宴饮唱和之作,考其气象格调,疑为上官仪(约608-665)或其同僚应制而赋。乐游园即长安乐游原,汉宣帝时已建为皇家园林,至唐更成文人雅集胜地。
历史语境
贞观至龙朔年间(627-663),太宗、高宗常于春日召群臣曲江宴游。《唐诗纪事》载:"凡天子游幸,唯宰相及学士得从,春幸梨园并渭水祓除,则赐细柳圈辟疠"。诗中"帝里寒光尽"正合长安正月末、二月初的物候特征,与《初学记》所载"唐制,中书门下及三品官入阁,得乘马,至太极殿前"的早朝制度相呼应。
诗艺特征
"得接字"表明属限韵赋诗,此体肇自梁陈,大行于唐初文馆。上官仪创"六对""八对"之说,此诗"梅郊"对"柳甸"、"流水"对"崩云",尽显绮错婉媚之上官体风范。末句"暂喜平生接"暗用《南史·谢朓传》"平生相与"典故,既合宴集主题,又见诗人以文学侍从身份得预盛会的荣幸。
名物考据
"芳牒"当指彩笺,《翰林学士集》残卷载贞观朝唱和多用五色花笺;"清尊湛不空"典出《文选·南都赋》"酒则九酝甘醴",唐人宴集必行酒令,敦煌写本P.3608《大唐新定吉凶书仪》详载其仪。此二句生动再现了初唐贵族"樽酒论文"的文化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