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2025年07月05日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王勃

译文

江送巴南水
江水奔流,送别巴南的故人
山横塞北云
群山连绵,横亘着塞北的云烟
津亭秋月夜
渡口的亭子,秋月映照的夜晚
谁见泣离群?
有谁看见离群之人的泪水?
乱烟笼碧砌
缭乱的烟雾笼罩着青石台阶
飞月向南端
明月匆匆移向南边的天际
寂寞离亭掩
孤寂的离亭门扉轻掩
江山此夜寒
这夜晚的江山显得格外清寒

词语注释

巴南:指巴山以南的地区,今重庆一带
塞北:指长城以北的地区,泛指北方边塞
津亭:渡口的亭子,古人常在此送别
碧砌:青石台阶。砌(qì),台阶
离群:离开同伴,指离别的人

创作背景

暮色中的唐朝驿站,秋霜渐起时,王勃正经历着人生最凛冽的寒夜。据《唐才子传》记载,这位"初唐四杰"之首的诗人,在总章二年(669年)深秋被逐出沛王府后,开始了长达三年的巴蜀漂泊。当扁舟停泊在嘉陵江畔的某座津亭,月光将离别照得愈发清冷,遂有这组浸透孤寂的五绝诞生。

第一首开篇即以"巴南水""塞北云"构建浩渺时空,暗合《元和郡县志》所载唐时"剑南道—陇右道"的漫长贬谪路线。津亭柱影间徘徊的,不仅是当代逐臣的身影,更有汉代严忌《哀时命》中"独羁旅而南行"的千古孤愤。那个"泣离群"的设问,实则是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惊觉——正如闻一多所言:"王勃把六朝宫体诗的铅华,都化作了天涯孤客的泪水。"

第二首的"乱烟碧砌"意象,在《王勃集校注》中被考证为化用南朝江淹"烟景迷离"的写法,却更添三分萧瑟。末句"江山此夜寒"五字,恰与骆宾王《于易水送人》的"风烟望五津"形成初唐送别诗的双璧。宋人计有功在《唐诗纪事》中特别记载:此组诗完成后不久,王勃便顺长江东下,在南昌写就千古绝唱《滕王阁序》。这两首小诗,正是天才诗人从个人悲苦走向宇宙苍茫的关键转折。

月光依旧照着唐代的津渡,当我们重读"飞月向南端"时,仿佛看见那个青衫背影正将满腹才情,化作照亮盛唐之路的星火。

赏析

暮色中的长江,默默流淌着巴南的江水,远山横亘,仿佛承载着塞北的云霭。津亭秋月,皎洁清冷,照见离人泪。诗人以"江送"与"山横"对举,一纵一横间,勾勒出天地之寥廓,离愁之深广。明代唐汝询《唐诗解》评此联:"水自巴南而来,云横塞北而去,相送相别之情,已寓其中",道出了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深沉别意。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二句,以问作结,更显孤寂。清人黄叔灿《唐诗笺注》云:"末句设问,愈见其独。秋月孤亭,离群之泣,无人得见,唯有月明知之。"月色在此既是见证,又是唯一的陪伴,将孤独感推向极致。

次首"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以动态的烟月写静夜离思。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特别赞赏"飞月"二字:"着一'飞'字,便觉月有情而人无情"。月色飞驰,更衬出离人的凝滞与无奈。结句"江山此夜寒",王国维《人间词话》称其"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一个"寒"字,既是夜气之寒,更是心境之寒,将无形的离愁具象为可感的温度。

两首诗皆以月为眼,却各具匠心。首章写静月照离泪,次章写飞月映孤亭。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指出:"王勃善用'月'意象,在此组诗中形成时空的纵深——静态的秋月与动态的飞月构成双重镜像,使离别的忧伤在月光中不断回荡。"这种意象的复沓运用,创造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摒弃直抒胸臆的方式,转而借助烟、月、亭、江等意象,构建出空灵而凄美的意境。现代学者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分析:"'江山此夜寒'五字,将自然界的寒冷与心理上的孤寒融为一体,达到情景交融的化境,这是唐人送别诗中最凝练的情感表达。"这种含蓄蕴藉的抒情方式,正是王勃诗歌"寄深于浅,寓浓于淡"的典型体现。

点评

名家点评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盛赞此二首:"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王勃以空灵之笔写沉郁之情,如秋月照水,清辉满目而寒意自生。"其评点道破诗中"秋月夜"与"江山寒"的意象呼应,正是诗人将离情物化的绝妙手笔。

明代文学大家胡应麟于《诗薮》中特别激赏第二首末句:"'江山此夜寒'五字,写尽人间别绪。非独指气候之寒,实乃心境之寒透纸背。"他指出王勃善用"笼""飞""掩"等动词,使静态的烟、月、亭顿生灵韵,而"寒"字更将空间感转化为心理体验。

近代学者闻一多先生曾作精辟解析:"两组五绝如双生玉璧,前首以'谁见泣离群'设问,后首以'江山此夜寒'作答。诗人将自身离愁投射于广袤江山,使个人情感获得宇宙性的共鸣。"尤其称道"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中"乱"与"飞"二字,谓其"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当代诗词大家叶嘉莹教授在《迦陵论诗丛稿》中强调:"王勃此作最得《诗经》'哀而不伤'之旨。通篇不见'愁'字'泪'字,而离亭寂寞、夜月孤寒之象,已使读者心魂俱醉。"她特别指出"津亭秋月夜"与"飞月向南端"的月亮意象转换,暗喻着时间的流动与思念的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