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乍起时,王勃正羁旅蜀中。咸亨元年的重阳节,这位曾以《滕王阁序》惊艳天下的才子,独在异乡为异客。锦官城的茱萸染红了天际,他却站在望乡台上,将杯中浊酒洒向北方——那里有他魂牵梦萦的绛州龙门,更有因《斗鸡檄》被逐出沛王府后,再难回首的长安岁月。
史载唐高宗龙朔年间,蜀道驿亭的砖墙上还留着诗人用炭灰题写的诗行。此时西南瘴疠未消,贬谪之臣视南中为畏途。王勃的酒杯里,映照着三年前在虢州参军任上获死罪的惊惶,虽遇大赦,却永远失去了仕进之路。当北归的雁阵掠过巴山夜雨,那声声哀鸣恰似在叩问:在这"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上,为何总有离群的孤雁向南飞?
案头《初唐地理志》载,隋末战乱时蜀地曾有"九月九日,避灾于此"的记载。诗人或许知晓这个典故,才在送别宴席上,将重阳登高的传统演绎成双重隐喻——既是肉身在空间上的漂泊,更是精神对命运困境的超越。那只逆旅而飞的鸿雁,终究带着盛唐前夕的孤愤,永远定格在了二十四岁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