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辛司法宅观妓(一作王勣诗)

2025年07月05日

南国佳人至,北堂罗荐开。长裙随凤管,促柱送鸾杯。
云光身后荡,雪态掌中回。到愁金谷晚,不怪玉山颓。

王绩

译文

辛司法宅观妓(一作王勣诗)
在辛司法的府邸观赏歌舞(一说作者为王勣)
南国佳人至,北堂罗荐开。
南方的佳人翩然而至,华美的厅堂里丝罗铺陈。
长裙随凤管,促柱送鸾杯。
长裙随着凤箫的旋律摇曳,急促的琴音伴着鸾杯传递。
云光身后荡,雪态掌中回。
如云的光彩在身后流转,似雪的舞姿在掌中回旋。
到愁金谷晚,不怪玉山颓。
待到金谷园宴罢人散,莫怪醉如玉山倾颓。

词语注释

司法:官名,此处指辛司法。
罗荐:丝罗制成的坐垫或帷帐,指华美的陈设。
凤管:指笙箫一类管乐器,传说凤鸣如箫声。
促柱:调紧琴柱,指急促的乐音。
鸾杯:雕刻鸾鸟的酒杯,泛指精美酒器。
金谷:指晋代石崇的金谷园,喻豪奢宴饮之地。
玉山颓:形容醉态,典出《世说新语》嵇康醉倒如玉山将崩。

创作背景

在初唐的绮丽帷幕下,辛司法宅中正酝酿着一场诗酒风流的雅集。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贞观年间贵族宴饮"每有艺妓歌舞,丝竹迭奏",这场观妓之宴恰是盛唐气象的微缩镜像。诗人或为辛氏座上客王勣——这位"斗酒学士"曾以《野望》开唐律先声,其笔下既有隐逸之思,亦存宫体余韵。

当南国佳人踩着吴越烟水款款而来,北堂的罗荐在熏风中次第铺展。六朝谢朓"佳人舞江南"的意象在此处复苏,却注入了初唐的新鲜血脉。凤管鸾杯的典故暗合《列仙传》中弄玉吹箫的仙话,而"云光雪态"的描摹,分明可见《洛神赋》"翩若惊鸿"的化用。金谷园夜宴的典故被轻轻拈来,既暗示着豪宴将阑的惆怅,又以"玉山颓"的醉态消解了石崇故事的悲剧色彩。

这场观妓诗会恰处于宫体诗向山水诗过渡的微妙节点。诗人以律诗雏形承载艳情题材,在"促柱""长裙"的工笔描绘外,更以"云荡掌回"的虚实相生,为后来沈宋的七律美学埋下伏笔。当铜雀台的风流尚未散尽,长安城的琵琶已隐约可闻——此刻的司法宅中,正绽放着唐诗走向巅峰前最旖旎的昙花。

赏析

夜色中的宴饮因南国佳人的到来而骤然生辉,北堂华美的罗帷层层舒展,仿佛舞台的序幕被悄然拉开。诗人以"南国佳人"与"北堂罗荐"的时空对举,构建出动静相生的美学空间。明代唐汝询《唐诗解》评此联"发端便见异彩",正是捕捉到这种光影交错的惊艳感。

长裙逶迤如流水般追随着凤箫的韵律,急促的弦音与鸾形酒杯的流转形成奇妙共振。"随凤管"与"送鸾杯"的意象组合,暗合《楚辞》中"展诗兮会舞,应律兮合节"的乐舞传统。清代黄生《唐诗摘钞》特别称道此联"以物象写声情,得通感之妙",裙裾的视觉曲线与音乐的听觉波纹在此完美交融。

舞袖翻飞处,云霞般的光影在身后荡漾;纤腰回转时,冰雪之姿在掌心流转。"云光"与"雪态"的比喻,既承袭曹植《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体物传统,又发展出唐人特有的丰腴意象。近代学者闻一多在《唐诗杂论》中指出,此联将六朝宫体的精工转化为盛唐气象的流动,"云雪之喻非仅状其形,更得其神"。

当金谷园的暮色催动离愁,玉山倾颓的醉态反而成为最自然的注脚。尾联用石崇金谷园典故与嵇康"玉山将倾"的典故,将眼前的欢宴置于历史的长廊中。当代学者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解析道:"'到愁'与'不怪'的转折,透露出唐人特有的旷达——他们既能纵情享受现世欢愉,又对生命的有限性保持清醒认知。"

全诗如一组精妙的蒙太奇,将视觉的"罗荐"、"长裙"、"云光",听觉的"凤管"、"促柱",触觉的"掌中回"等感官体验编织成多维的艺术空间。正如程千帆《古诗考索》所言:"初唐七言正于此等处处见其转型痕迹,既保有齐梁体格之美,又渐生盛唐气象之魂。"那南国佳人旋转的裙摆,恰似诗歌本身在律动中完成从六朝到盛美的华丽转身。

点评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激赏此诗"五言整丽中自含流动,初唐佳构也",特别称道"云光身后荡,雪态掌中回"二句:"以云之流动喻舞姿,以雪之皎洁拟肌骨,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近人闻一多则在《唐诗杂论》中评点末联金谷、玉山之典:"用石崇、嵇康旧事而翻出新意,将宴饮之乐推向极致后忽作顿挫,似乐极而生悲,实乃以愁衬欢,笔法高妙处正在此吞吐之间。"

明代钟惺《唐诗归》更从整体风格着眼:"此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写妓而不涉艳俗,状舞而能传神韵,六朝余风犹存而气象已开唐音。"尤其赞赏"长裙随凤管,促柱送鸾杯"中"随""送"二字:"寻常动词经锤炼便成诗眼,裙裾应乐声而舞,酒杯因急弦频传,动态如在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