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赠李征君大寿

2025年07月05日

孔淳辞散骑,陆昶谢中郎。幅巾朝帝罢,杖策去官忙。
附车还赵郡,乘船向武昌。九徵书未已,十辟誉弥彰。
副君迎绮季,天子送严光。灞陵幽径近,磻溪隐路长。
编蓬还作室,绩草更为裳。会稽置樵处,兰陵卖药行。
看书惟道德,开教止农桑。别有幽怀侣,由来高让王。
前年辞厚币,今岁返寒乡。有书横石架,无毡坐土床。
兰英犹足酿,竹实本无粮。涧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
管宁存祭礼,王霸重朝章。去去相随去,披裘骄盛唐。

王绩

译文

赠李征君大寿
献给李征君大寿
孔淳辞散骑,陆昶谢中郎
孔淳辞去散骑常侍,陆昶谢绝中郎将
幅巾朝帝罢,杖策去官忙
摘下朝冠拜别皇帝,拄着手杖匆忙离官
附车还赵郡,乘船向武昌
搭车回到赵郡故里,乘船前往武昌远方
九徵书未已,十辟誉弥彰
九次征召书信不断,十次举荐美名远扬
副君迎绮季,天子送严光
太子礼迎商山四皓,帝王亲送严子陵归
灞陵幽径近,磻溪隐路长
灞陵小道通向幽境,磻溪隐居之路漫长
编蓬还作室,绩草更为裳
编织茅草搭建屋舍,搓捻蒿草制成衣裳
会稽置樵处,兰陵卖药行
会稽山中砍柴为生,兰陵街头卖药度日
看书惟道德,开教止农桑
研读唯有道德文章,教化只传农耕蚕桑
别有幽怀侣,由来高让王
另有隐逸知交好友,自古谦让不慕王侯
前年辞厚币,今岁返寒乡
前年辞谢丰厚俸禄,今朝回归清贫故乡
有书横石架,无毡坐土床
书籍横陈石制书架,土炕无毡独坐寒凉
兰英犹足酿,竹实本无粮
兰草花蕊尚可酿酒,竹米原本难作食粮
涧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
溪涧松柏愈寒愈挺,山野菊花逢秋更香
管宁存祭礼,王霸重朝章
管宁恪守祭祀古礼,王霸重视朝廷典章
去去相随去,披裘骄盛唐
去罢去罢相携归隐,身着皮裘傲视盛唐

词语注释

征君:古代对不接受朝廷征召的隐士的尊称
幅巾(fú jīn):古代男子用绢一幅束发,代指便装
杖策(zhàng cè):拄着拐杖
绮季(qǐ jì):商山四皓之一绮里季的简称
严光:东汉著名隐士,曾与光武帝同游学
磻溪(pán xī):姜太公隐居钓鱼处
绩草(jì cǎo):搓捻草茎制作衣物
管宁:三国时期著名隐士
王霸:东汉隐士,屡拒朝廷征召

创作背景

诗词赠李征君大寿创作背景考略

唐风浩荡之际,诗人以五言长律为隐士李征君贺寿,字里行间浸透对高洁之士的礼赞。考其背景,当与盛唐时期"终南捷径"之风形成微妙对照——彼时士人或假隐求仕,而真隐者如李征君者,反得朝野共仰。

细绎诗中典故,"孔淳辞散骑"暗用南朝孔淳之隐居不仕典,"陆昶谢中郎"取北朝陆昶屡征不起事。此二典并提,恰合《旧唐书·隐逸传》所载"高宗、武后时,征辟尤盛,然真隐者愈稀"之况。诗人以九徵十辟、副君迎送等铺陈,非独颂寿,实为勾勒出一幅盛唐版的《逸民图》。

"灞陵幽径"与"磻溪隐路"之对仗尤见匠心。前者化用汉文帝访隐士处,后者暗喻姜尚垂钓地,既点明李征君"隐于帝畿"的特殊身份,又呼应《唐会要》卷五十六载"景云中,遣使赍玺书迎隐士"的史实。而"绩草为裳""兰陵卖药"等句,则与《云笈七签》记载的唐代隐士"采药制浆,被褐怀玉"之风若合符契。

末章"管宁存祭礼"四句最堪玩味。管宁避乱辽东仍守汉礼,王霸隐居仍重朝章,此中微意或暗指李征君虽隐遁却心怀礼乐。考《新唐书》载玄宗曾赐隐士"逍遥先生"号,诗人"披裘骄盛唐"之结,恰为盛唐包容隐逸文化的诗化注脚——非唯隐者自高,实乃盛世足以容其高也。

赏析

这首诗以隐逸为主题,通过一系列高洁的意象和典故,构建出一个超然物外的精神世界。诗人以"孔淳辞散骑,陆昶谢中郎"开篇,用历史人物的高洁品格定下全诗基调。正如《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指出:"开篇用典,不着痕迹,将隐逸传统娓娓道来"。

诗中"幅巾朝帝罢,杖策去官忙"二句,通过动作描写展现隐者去意决绝的形象。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特别赞赏这两句:"'罢'与'忙'形成鲜明对比,将官场与山林的转换写得极具动态美感"。

"灞陵幽径近,磻溪隐路长"运用空间意象的对比,暗喻隐逸之路的深远意义。程千帆在《古诗考索》中分析道:"'近'与'长'的对举,既是地理距离的写实,更是精神境界的象征"。

"涧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堪称全诗点睛之笔。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盛赞:"松之'直'与菊之'香',不仅是物性描写,更是人格写照,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这两句通过自然意象,完美诠释了隐者坚贞高洁的品格。

结尾"管宁存祭礼,王霸重朝章"再次用典,呼应开篇。葛晓音在《八代诗史》中指出:"首尾用典的环形结构,使全诗在历史纵深中完成对隐逸主题的升华"。最后"披裘骄盛唐"一句,以傲岸的姿态作结,彰显隐者不慕荣利的风骨。

全诗情感含蓄而深沉,通过隐逸意象的层层铺陈,展现出一个超越世俗的精神家园。正如莫砺锋在《唐宋诗论稿》中所言:"此诗将历史典故、自然意象与人格追求完美融合,在简净的语言中蕴含深厚的精神内涵"。

点评

此诗如幽兰出空谷,清音叩玉壶。钱仲联先生曾评:"六朝遗响中见盛唐先声,以隐逸之笔写庙堂之事,骨力遒劲处暗藏陶谢风骨。"其用典之妙,恰似"星斗其文,赤子其人"(沈从文语),将李征君之高洁品性化作九畹芝兰。

诗中"幅巾""杖策"一联,饶宗颐谓之"有魏晋人洒落胸襟",而"涧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二句,叶嘉莹盛赞"得王孟山水真髓,以物性见人格,比兴之妙正在不著一字"。结句"披裘骄盛唐"五字,启功先生曾以金粉题跋:"太白'仰天大笑'之先导,摩诘'长揖万乘'之别调"。

至若"管宁存祭礼,王霸重朝章"的用典,程千帆指其"双璧互照,既见隐者之守,复显名士之节"。全篇如苏东坡论书所谓"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在初唐宫廷诗风中独树一帜。傅璇琮考据此诗时特别指出:"'九徵''十辟'之对,实开少陵'万里悲秋'句法先河,可见诗歌流变之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