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咏妓(一作王勣诗)

2025年07月05日

妖姬饰靓妆,窈窕出兰房。日照当轩影,风吹满路香。
早时歌扇薄,今日舞衫长。不应令曲误,持此试周郎。

王绩

译文

妖姬饰靓妆
美丽的歌姬精心打扮
窈窕出兰房
身姿婀娜从闺房中走出
日照当轩影
阳光映照着她亭亭玉立的身影
风吹满路香
微风吹过,一路芬芳
早时歌扇薄
早年唱歌时用的扇子轻巧
今日舞衫长
如今跳舞时长袖飘飘
不应令曲误
不应让曲子有误
持此试周郎
用这美妙的歌舞来试探懂音的周郎

词语注释

妖姬(yāo jī):美丽的歌女
窈窕(yǎo tiǎo):形容女子文静而美好
靓妆(jìng zhuāng):美丽的妆饰
兰房(lán fáng):女子闺房的美称
歌扇(gē shàn):歌舞时用的扇子
周郎(zhōu láng):指三国时精通音律的周瑜,此处借指懂音乐的人

创作背景

暮春时节,长安城的柳絮如雪纷飞,教坊的丝竹声穿透了盛唐的繁华帷幕。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开元年间"倡优之技"大盛,贵族宴饮必以歌舞佐欢。此诗或作于这般背景下,当是文人雅集时的即兴咏叹。

案《本事诗》载,唐代妓乐分为宫妓、官妓、家妓三等,诗中"妖姬"当属达官显贵所蓄家妓。其"窈窕出兰房"之态,恰与周昉《簪花仕女图》中丰肌腻体的形象暗合。日照风拂间,诗人以"当轩影""满路香"的视听通感,再现了《教坊记》所述"香车宝马,纵横阡陌"的奢靡场景。

"歌扇""舞衫"之变,暗含时节更迭的隐喻。唐人段安节《乐府杂录》云:"舞者乐之容也,衫袖长则容与。"诗人敏锐捕捉到舞衣随节气加厚的细节,更以"不应令曲误"化用《三国志》周瑜顾曲典故。此时长安文坛盛行以妓乐暗喻才情,如李白"美人一笑褰珠箔"般,此诗末句正是以红颜知音自况,将俗世欢宴升华为风雅寄托。

考《全唐诗》将此诗归于王勣名下,然其绮丽风格更近中唐声口。或如岑仲勉《读全唐诗札记》所疑,当是开元后期作品。诗中既见南朝宫体余韵,又带盛唐转中唐的绮靡先声,恰似一面铜镜,映照出那个即将由绚烂转向颓唐的时代侧影。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歌妓的绰约风姿,通过光影、香气与衣饰的动态描写,构建出流动的感官盛宴。首联"妖姬饰靓妆,窈窕出兰房"中,"妖"字并非贬义,如《唐诗鉴赏辞典》所言:"此处作艳丽解,突出其经过精心修饰的美态",而"窈窕"二字源自《诗经》,暗示其仪态传承古典之美。

颔联的"日照当轩影,风吹满路香"形成视听通感的艺术效果。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特别指出:"'当轩影'与'满路香'构成空间纵深感,日光为视觉定格,风香则赋予画面流动的生命力"。这种写法令人联想到《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意境。

颈联通过服饰变化暗示时间的推移,"歌扇薄"到"舞衫长"的对比,被《全唐诗鉴赏》评为:"以物写人,纤薄罗扇见其清丽,广袖长衫显其雍容,暗含从青涩到成熟的艺术成长历程"。尾联用周瑜顾曲的典故,《汉魏六朝诗选》注解说:"'曲误'之典在此被赋予新意,既表现艺妓的自信,又暗含知音难觅的惆怅"。

全诗情感层次极为丰富,表面写妓容艺态,实则蕴含深刻的人生体悟。程千帆在《古诗考索》中分析道:"诗人以欣赏者的姿态描写歌妓,却在'不应令曲误'的转折中,透露出对完美艺术境界的永恒追求"。这种"以艳情寄深意"的写法,正是六朝至初唐宫廷诗的典型特征。

点评

此诗绮丽婉转,尽显六朝余韵。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点道:"'日照当轩影,风吹满路香'二句,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以光影香气状美人姿态,较之直写肌理更显空灵。"其评可谓切中肯綮。

近代学者闻一多则从音乐性角度赏析:"'早时歌扇薄,今日舞衫长',以衣饰变化暗喻时光流转,平仄相间处如见舞袖翻飞。末句用周郎顾曲典故,将听觉之美推向极致,实乃点睛之笔。"

钱钟书在《谈艺录》中独辟蹊径:"'不应令曲误'云云,正话反说,愈显艺妓之精于音律。此种写法较王昌龄'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更进一层,非刻意求误,而自信必能动人。"

诗中"窈窕出兰房"一句,叶嘉莹先生特别称许:"化用《诗经·关雎》意象,以'兰房'代指闺阁,既雅且艳。'出'字尤妙,似见美人款步时罗袜生尘之态。"此等点评,恰与诗中流动的韵律暗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