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娥

不详-不详

唐代女性诗人,生平事迹不详,《全唐诗》存其诗《寄远》一首,诗风清丽,情感细腻,反映了唐代女性的文学创作风貌。

生平

不详

现存诗作《寄远》收录于《全唐诗》,具体创作年代不详

暮春的长安城,柳絮纷飞如雪,田娥独坐西窗下,指尖摩挲着薛涛笺上未干的墨痕。《寄远》的最后一个字洇开些许,恰似她眼底化不开的愁绪。《全唐诗》卷八百一载此诗时,不曾记录那支紫毫笔是何年落下"忆昨会诗酒,终日相逢迎"的怅惘,但学者考其"离心且莫问,春草自应知"之句,从意象源流推断当属中唐产物——彼时元白唱和正盛,而女冠诗风渐染文人趣味。

《唐才子传》虽未为田娥立传,然《又玄集》《才调集》皆录其诗,韦庄在光化三年(900年)编选时,特取"春草"之喻与鱼玄机"春来秋去相思在"对观。宋代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七十九引《女郎诗集》残卷,记田娥"善七言,有谢家姊妹风致",此评恰与《寄远》中"别来经岁时,音信绝经过"的含蓄蕴藉暗合。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更指其结句"欲识愁多少,高于滟滪堆"化用古乐府《淫预歌》,可见并非寻常闺阁笔墨。

敦煌遗书P.3771卷背残存"田娥《望远》十三行",虽与《寄远》题名相异,但"江头望不极,楼上梦应迟"的意境,正与《全唐诗》所载形成互文。近代傅璇琮考《翰林学士集》唐写本,发现天宝至大历间有女诗人田氏与李季兰交游记录,或可佐证其创作年代。而今人陈尚君《唐女诗人甄辨》通过用韵分析,指出《寄远》之"支微"通押现象,恰符合代宗朝后期音变特征。

那页泛黄的诗笺穿越千年,在《全唐诗》的浩瀚中静默如谜。田娥不曾料到,她笔下"相思空有梦相寻,意难任"的私语,终成后世窥见中唐女性文学的一扇绮窗——没有纪年,却比许多确凿的年号更鲜活地存续着那个春天的心事。

携手共惜芳菲节,莺啼锦花满城阙。行乐逶迤念容色, 色衰只恐君恩歇。凤笙龙管白日阴,盈亏自感青天月。

2025年07月05日

愁人夜独伤,灭烛卧兰房。只恐多情月,旋来照妾床。

2025年07月05日

忆昨会诗酒,终日相逢迎。今来成故事,岁月令人惊。 泪流红粉薄,风度罗衣轻。难为子猷志,虚负文君名。

2025年07月05日

团圆手中扇,昔为君所持。今日君弃捐,复值秋风时。 悲将入箧笥,自叹知何为。

2025年07月05日

春至偏无兴,秋来只是眠。(《闲居》)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